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46789
大小:55.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23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日月潭》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日月潭》教案 的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日月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各位老师们有所帮助!查看更多内容请关注!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日月潭》教案1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
2、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咱们的祖国可美了,你以前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自由说 2、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我听说祖国宝岛台湾有一处景点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就是日月潭。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1/31★精品文档★ (点击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简单归纳并把它们写在黑板上 3、师:你们真会提问题。现在,孙老师就带着大家一同去日月潭看看,再读读课文,相信这些问题你们一定能自己解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请各位小旅客系好安全带,我们的飞机就要起飞了。今
3、天我们前往的目的地是台湾省的日月潭,请大家观看录象。(课件播放录象) 2、师:各位小旅客,刚才看见了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 3、师:要想欣赏日月潭的美景,我们得来读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解决。看谁最先读正确、流利。 (学生自由大声读,师相机指导,遇到读书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及时鼓励) 4、检查读书情况: ⑴ 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有一位学生读错,请小老师带读后读对,老师及时给予鼓励。) ⑵ 指名读去掉注音的生字 ⑶ 指名读课文中的生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1/31★精品文档★ 师:生字宝宝找到
4、了朋友,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认识吗?读得正确、大声的,老师奖励给他一幅图,这些图还能让你们有一些发现呢。 (指名读词,课件随机出示表示该词语意思的图片。如读到“隐隐约约”时,日月潭就有些模糊) 你们发现了什么? ⑷ 游戏巩固识字:摘苹果。(课件演示) ⑸ 学生选择一段展示读,目标是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欣赏美景 过渡:刚才我们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还认识了不少生字,现在咱们来认真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1、课件演示填空题: 日月潭是我国( )最大的一个( )。那里( )( ),周围有许多( )。 生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后齐读。 2、为什么这么美
5、的湖要叫日月潭呢? ⑴ 学生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或者读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⑵ 比较句子,体会“圆圆的”、“弯弯的”这些表示形状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①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1/31★精品文档★ ② 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比较后,指导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引导学生擦去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 3、自由大声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再在4人小组交流:(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全班交流: ⑴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
6、日月潭什么时候的美景? (清晨) ⑵ 你认为哪句写得特别美,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 ⑶ 指导读:咱们可不能吵醒还在睡梦中的日月潭,试着轻轻地读一读。指名读,比赛读。 ⑷ 归纳学习方法。 (读、画、读、交流)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欣赏日月潭中午的美景: 全班交流,课件相机演示图片及句子指导朗读。 四、小结,拓展 1、师:欣赏了日月潭的美景,你喜欢它吗?请用一句话赞美它。 2、咱们的旅行马上就要结束了,再抓紧最后一点时间去欣赏一下黄昏时日月潭的美景。 (演示图片)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
7、1/31★精品文档★ 3、读一读三、四两段,再仿照它说一说黄昏时日月潭的景色。读,自由练说,指名说。 4、今天咱们的收获真不少,一同欣赏了日月潭的美景。可你们的爸爸妈妈却没看见,多可惜啊。不过没关系,回家后,你可以有感情地读课文给他们听;也可以摘抄好词好句给他们看;还可以当小导游向他们介绍日月潭的风光。如果你还知道祖国其他地方很美,也可以搜集图片或资料向同学们介绍。 第二课时 一、背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指名背课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