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44470
大小:6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3
《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与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与保护:龙现村是浙江省著名的侨乡,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定的世界上几个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之一。“稻鱼共生系统”这一特色生产方式与民俗文化密切相关,由于受到侨乡经济和侨乡文化的影响,稻田养鱼的物质生产功能不断地弱化,只有部分老人将其作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保留下来。文章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稻田养鱼的传统方式,分析其面临的传承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保护稻鱼共生系统。 关键词: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遗产保护 :G07文献标志码:A:1002-2589(2012)33-0144-03 一、稻田养鱼的传统模式 龙现村位
2、于青田县城西南部方山乡境内,背依奇云山,与温州的瑞安市和瓯海区交界。全村由街路头、龙现两个自然村组成,辖9个村民小组。这里以吴姓和杨姓为大宗,吴姓占大多数。到2002年时,有267户,797人[1],其中有600多人侨居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龙现村最大的特色是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是稻、鱼的共生系统。水稻为田鱼提供遮阴和食物,田鱼觅食的时候,搅动田水,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给水稻根部提供氧气,田鱼还能吃掉害虫和水中杂草,它们的粪便则给水稻提供了肥料,是传统生态农业的杰作。对稻田养鱼传统生产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吸收传统经验,在此基础上科学改进,并逐步地推广应用。稻田养鱼
3、的传统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鱼种 育苗首先要获得鱼籽。获得鱼籽的办法是在母鱼的繁殖期,放些松树枝搭在水面上,这样母鱼生产后鱼籽就会粘在松树枝上,松树枝要很快捞起放入桶里,不能一直泡在水中,水分过多会造成鱼籽不能成活。鱼籽变成鱼苗一般要三天左右时间,粘有鱼籽的松树枝要先在箩筐中放上两天半,盖点稻草,每隔四、五个小时检查一次鱼籽是否湿润,如果没有水分了就像浇花一样浇点水即可。时间差不多后,拿几颗鱼籽放到有一点水的小碗,看差不多出苗的时候放到小鱼塘,过一天就可以了。 (二)放鱼前的准备工作 稻田养鱼要求田要每年水旱轮流,也就是去年的旱田今年养鱼,今年养鱼
4、的田明年就不养鱼,而是种植其他农产品。这样做是因为,过于潮湿的土壤会降低“水花”①成活率。旱田用来养鱼要提前翻土,保证土壤的肥力,然后引入山泉,水深不超过30公分,过深的话秧苗不易成活,鱼接触阳光少,也会长得慢。此外,水流的进出口用竹篾、枝条编成拦鱼栅,防止逃鱼。 (三)鱼苗放养 清明至夏至是鱼苗放入水田的季节。鱼苗放养一般是在早晨,中午水温高,鱼苗会不适应。鱼苗放入后,三五天喂一次食即可。鱼食,一般是用谷子、小麦、剩饭菜等。有的村民还上山采些樟树枝、松树枝浸泡在田里,这样可以防止田鱼生寄生虫。 (四)种稻除虫 龙现村从前是种植双季稻,现在种植单季稻。单季稻
5、是五月种,八月中旬前基本收割完。栽水稻时,水稻秧苗不是直接插入田里,而是先集中种在小的秧田里。因为秧苗面积小,容易放还能节省肥料。等秧苗长大一点将之取出插秧,然后大概二十天左右检查一下秧苗有没有出虫。如果有虫的话,当地人会使用油(菜籽油、茶油、桐油等)来除虫。这套农业技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创造发展而来,并一直传承至今日。 二、稻田养鱼的传承现状 (一)稻田养鱼发展的原因 马林诺夫斯基指出:“文化包括一套工具与风俗习惯——人体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为了直接或者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2]。稻田养鱼在20世纪80年代出国潮到来之前
6、,不仅给龙现村的村民增加了收入,还起到均衡膳食结构的重要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传统模式一直传承至今日,并非偶然,而是当地自然、历史、人文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然环境 龙现村四面环山,水源充足且水质优良,给稻田养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青田素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龙现村地处丘陵地带,人多地少,人地矛盾使得人们迫切寻求资源最大利用的生产方式,稻田养鱼应运而生。 2.历史因素 喜欢“饭稻羹鱼”生活方式的古越人因为战乱,一部分人迁移到江、浙、皖一带的深山,称为“山越”。青田原为山越的分布地,这里的人们延续了“饭稻羹鱼”的生活方式,“稻田养鱼”正是基
7、于环境对这一传统生活方式的应变和创新[:龙现村是浙江省著名的侨乡,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定的世界上几个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之一。“稻鱼共生系统”这一特色生产方式与民俗文化密切相关,由于受到侨乡经济和侨乡文化的影响,稻田养鱼的物质生产功能不断地弱化,只有部分老人将其作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保留下来。文章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稻田养鱼的传统方式,分析其面临的传承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保护稻鱼共生系统。 关键词: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遗产保护 :G07文献标志码:A:1002-2589(2012)33-0144-03 一、稻田养鱼的传统模式 龙现村位于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