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31251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3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几点思考: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性质和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就业问题原因分析措施和方法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国家、民生的重要问题,不仅是表面上大学生个人就业的问题,它关系到学生背后的每个家庭。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就业观误区 1.1就业期望值过高,好高骛远的功利主义倾向严重。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市场经济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观点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给当代大学生就
2、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的就业观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1.1自负自大、盲目求高 一心想进大城市、进机关,或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到福利好、待遇高的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挑剔过多,求全责备,这也不如意,那也不理想,心高气傲,好高骛远,甚至夜郎自大,丧失正确的理智和冷静,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很难找到理想工作。 1.1.2互相攀比,求名心切 许多毕业生缺乏客观正确的自我分析,用身边同学的就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合适,盲目攀比,求地位求稳定,单纯追求“名望高、名誉好、牌子响
3、”的单位,他们首选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公司,不愿到边远乡镇就业,不愿到西部地区就业,不愿在中小企业就业,结果是“站在这山望那山高,到了那山没柴烧”。 1.2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坐享其成心态仍有存在 目前很多大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就业心理准备,或准备不足,自信心不足,不敢面对困难、挫折,存在着就业焦虑、社交恐惧、自卑、等心理,或者干脆将这种压力推之以父母、亲朋好友,自己等之靠之,听之任之。 具体表现为:①焦虑急躁、畏惧竞争。②自信不足、过度自卑。 ③逃避现实、坐享其成。 2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绝不是单一的教育出路问题,而是重要的社会问
4、题,每个大学生的背后是每个家庭,家家户户就构成了整个社会的问题,如果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造成普遍的社会对高等教育和整个社会失去信心,就造成了非常不安定的因素,甚至社会的动荡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就业问题还是一个社会的发展问题,因为大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鲜血液和力量,大学生能否充分、合理的就业,从根本上影响和决定了整个社会未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量和就业程度,这是个长期和彼此息息相关的社会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处理的好,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处理的不好,就会产生和造成重大的社会问题,影响到未来整个
5、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直接影响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可以说,从某种意义和程度上讲,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大问题。因此,抓住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是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发展速度问题经济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虽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个普遍性的问题,但经济发展速度确实有直接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经济能力和水平相对欠缺和落后,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是有限的、周期性长的,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人才需求量和就业率,相对来说经济迅速发展,大型的、先进
6、的、国际化的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要大,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增强。 2.2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问题一些高校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需要真正意义的转变,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联系,而不是相脱节,没有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出路问题作为办学重要指导思想和目标加以重视和突出强调。学校的专业设置主要是依据教师的存量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对人才需求出发,也就是说有什么教师就设置什么专业。有一种说法,目前的高校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在应试教育内的素质教育,虽然片面,但是也反映了一定的问题。 2.3就业指导工作不够深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促进和确保大学生就业问题顺利解决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就
7、业指导工作由于起步晚,内容简单,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造成了就业指导工作不深入、不细致,许多工作停留在表面,教育、指导方法和风格偏重于传统的思想教育、政策宣传,对实际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不到位,起到的作用和效果不明显,缺乏专业性和服务性,不能使实际市场情况和行业职业发展相协调一致,反而导致了就业指导工作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2.4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社会舆论宣传问题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歪曲、自身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等问题,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去、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