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说文》中“”-“曟”和“”三字之间的关系

试论《说文》中“”-“曟”和“”三字之间的关系

ID:21630789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试论《说文》中“”-“曟”和“”三字之间的关系_第1页
试论《说文》中“”-“曟”和“”三字之间的关系_第2页
试论《说文》中“”-“曟”和“”三字之间的关系_第3页
试论《说文》中“”-“曟”和“”三字之间的关系_第4页
试论《说文》中“”-“曟”和“”三字之间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说文》中“”-“曟”和“”三字之间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说文》中“”“曟”和“”三字之间的关系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说文》中“”、“曟”和“”三个字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和分析他们各自的甲骨文、金文及篆体,我们发现,“”和“”在甲骨文时期是同一个字,也就是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农”字,他们属于同源的异体字。后来逐渐分化成我们今天“晨”和“农”。同时,在“”演变成我们今天“晨”的过程中,也受到“曟”字的影响  关键词:说文解字;;曟;;关系  :H109.2:A:1005-5312(2011)14-0206-02  一、引言  我们今天使用的“晨”字在《说文解字》中有两种形体结构,并且分属两个不同的部首:一个是从“”的“”,为部首字

2、;另一个则是从“晶”的“曟”,属“晶”部的。那么,今“晨”究竟是从哪个形体演变而来的呢?另外,“”的部属字“”又是怎样转变成我们今天的“农”字呢?“”、“曟”和“”之间到底有什么渊源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二、“辰”本义探讨  为了说明“”、“曟”和“”三个字之间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先来探究一下它们共同的部件“辰”的本义。《说文·部》对“”的解释为:“早,昧爽也。从、辰。辰,时也。辰亦声。”《说文·辰部》说:“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从乙、匕,像芒达;厂,声也。辰,房星,天时也。”显然许氏在《说文》中将“辰”看作会意兼形声字,意义为农时或者时

3、间名词。然而许慎解说欠妥。因为“,叉手也”,我们可以理解为“持东西”,即一动作,而“辰”为抽象时间名词,“”由“从、辰”(手持时间)会意出“早”义,断然是说不通的。另外,随着甲骨文的出现,人们研究发现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但是“辰”并非会意兼形声字,而是一个象形字。裘锡圭在其《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农业》一文中就指出“辰”是一种农业上用于除草的工具。“”和“辰”的甲骨文和金文可以很明了地说明这一点:  通过分析上面的甲骨文和金文形体,我们把“辰”理解为除草工具更为合理。而“”(“”形)则像两手持辰除草形,杨树达也认为“辰”像蜃蛤之形,而“辰”当是“蜃”的本字,所以“”可以理解为两手

4、持蜃往田,为时甚早,并由此会意出“早”义。  三、“”、“”均为今“农”之本字  “”为“”的部属字,在《说文》中的解释为“耕人也”,然而《说文解字义证》的解释却为“耕也”。虽然二者只相差一个“人”字,但其词性完全不同,前者为名词性,后者为动词性。我们认为后者更加合理。“”、“”应为同源字。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将“”字甲骨文和金文列举如下:  通过和前面所列“”字的甲骨文和金文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1)二者某些甲骨文形体十分相像,甚至相同。如“、”,甲骨文编将其归为“”字,而汤可敬在《说文解字今释》中认为是“”字。(2)“”的金文依旧保持从“”之形,而“农”的金文则多从“田

5、”,也有部分从“”、“林”。一般认为金文稍晚于甲骨文,所以我们认为“”与“”的关系并非部首字和部属字那么简单,二者最初应该为同一字,即今天我们所用的“农”字。  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1)从“”的“”为双手持辰除草之意,从“林”“艹”的“”或“”为(手持)辰除草木之意(有些“”从“又”)。二者均为“农”的本字,只是当时共存的异体字。2)从“田”的“”是稍后出现的,因为周朝统治者采用井田制向百姓征税,所以加意符“田”,使意义更加明了。此时或者稍后逐渐分化,最终形成了“”与“”。至于小篆、古文、籀文等皆从“”,当是后来“田”的讹变。  四、今“晨”字的  今“晨”在《说文》中存在“

6、”和“曟”两种形体,那么今“晨”字究竟是从那个形体发展演变而来的呢?我们认为其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字“早”义的引申  正如前文杨树达的观点:“”为农民两手持辰到地里除草,为时甚早,故表“早”义。这种说法是有现实依据的。我们都知道,上古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文化上表现出来的多具北方特点。我们将农作物统称为五谷,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北方多种旱地作物,如麦、高粱等等,而南方则多产水稻。早上除掉的草,经过上午和下午太阳的暴晒更容易死去。故“”字会“、辰”之意,引申出“早”义是合乎情理的。  (二)“曟”字的形成  “辰”本义为除草之具,所以“

7、房星,天时也”应当是假借之义。假借义与“曟”字意义相近。  我们再来看“曟”字。《说文·晶部》:“曟,房星,为民田时者,从晶辰声。晨,曟或省。”、“晶,精光也,从三日。”因为“晶,精光也,从三日”,“三者,言多也”,也即为十分光亮的意思,所以“曟”应该理解为“房星十分光亮,农民开始从事劳作”的意思。由于是后起字,所以该字出现得应该相对较晚,甲骨文和金文也证实了这点,甲骨文和金文并不存在与之相应的字形,它最早出现的字形是小篆。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曟”是后起字,是在“辰”字引申义的基础上造出来的字。  (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