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27505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自信心培养5938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信心的培养59388【内容提要】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它对健康的心理和成功的人生有极大影响。作为个性品质和性格特征的自信心,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一旦形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通过教育和培养才能形成和发展。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途径,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客观积极评价自我,逐步树立自信心。【关键词】自信心培养途径方法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普及,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已成为教育心理研究的一个重点。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它对健康的心理和成功的人生有极大影响。一、自信心的概念自信心是指对自己的行为
2、、目的有明确深刻的认识,充满信心从而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状态。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自信心尽管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推动、引导、强化的作用。“自信”或“自信心”是人类心理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在品质之一,也是每个人内在“自我”的核心部分。自信心的强弱,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与制约着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对于一个有自信的人,他会勇于面对挑战,努力向自己定下的目标进发,追求自我实现,不仅可以带来个人的成功感,个人在其他方面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使自己更受人欢迎。相反,对于一个没有自信的人,他会逃避挑战,不敢面
3、对失败的风险,怀疑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二、影响自信心的内外因素个体的生存与成长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和相互交往中完成的。对自己行为的观察和评价往往是在与他人的相互比较中进行的。他人是一个参照,人们常常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来认知并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并直接对自信心进行修正。随着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张,必然导致人们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人进行比较,而自我意识尚未完全确立的人,往往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如果从他人的态度中获得肯定的信息,就会产生愉快的体验,从而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如果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他人,尤其在学习
4、、交往、文体等方面显露出某些不足时,就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卑心理,何况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作为个性品质和性格特征的自信心,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一旦形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通过教育和培养才能形成和发展。三、自信心的培养怎样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建立自信心呢?首先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这是基础;其次是在管理工作中要发扬民主,平等对待学生,这是关键。当然,教师也要讲究工作方法,并掌握一些技巧。(一)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师的思想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封建注意教育思想的影响。如,对学生的评价,按理说,
5、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好学生,可在一些教师的潜意识里,只有分数高、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也就是说,高分加顺从才是一些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因此,这些教师对学习成绩比较差,不惟命是从的学生就采取否定和贬低的态度。这样的评价标准能培养出有自信心的学生吗?教师应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各国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入到学生实际生活中,研究学生自卑问题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把经验的东西上升到理性高度来认识,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二)平等待生、民主管理平等待生、民主管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
6、的基础。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先进民主的管理,没有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氛围,学生的自信心是很难形成的。根据布拉弗德和李波特的研究,民主型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教师创建的教育教学环境才会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才能建立自信心。(三)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方法、途径1、暗示法。即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生活中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受到负面暗示,特别是学习上屡遭挫折后,常受到指责。负面暗示往往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伤害自尊心,使他们把
7、自己归在“差生”类,以“差生”的标准来行事。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很好的暗示实验。教师经过心理学家的“权威性的谎话”暗示,对这些学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暗示给学生:你能行。可见教师给学生的正面暗示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他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的成长。如果多给“差生”以正面暗示的力量,同样也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不足,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在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微
8、笑中得到鼓励。以期待的目光和亲切的注意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具体可遵循三条原则:一是愉快、松弛、集中的心理状态原则;二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三是暗示手段相互作用原则。2、归因法自卑的学生饱偿了过多的失败,一次次的失败更强化了学生的自卑心理,以至恶性循环。在未来的生活中,他们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