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16064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研究随着互联X以及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在享受数据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信息遭遇泄露的风险以及因此而带来的诸多影响正常生活的困扰。本文以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国外有关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现状,对我国在此领域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的立法进程。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数据信息安全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现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都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例如银行、购房购车、实名买票等。2015年3月1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
2、4年度消费者个人信息X络安全报告》(以下简称《2014X络安全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度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现状满意度低,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受访者占比多达56.58%,约有三分之二受访者2014年个人信息被泄露。近年来,随着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纠纷案件的增多,如何对个人信息加以保护,在互联X大数据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1个人信息安全基本概述1.1个人信息的定义关于个人信息的定义,目前理论界尚未有统一的规定,主要存在“关联型”、“隐私型”和“识别型”三种定义。关联型是将与个人有关的所有信息都归入个人信息的范畴内;隐私型则仅指涉及个人隐私的
3、信息;而识别型是指能够通过识别将个人与他人区别开来的个人信息。2012年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将个人信息定义为可为信息系统所处理、与特定自然人相关、能够单独或通过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该特定自然人的计算机数据,个人信息可分为个人敏感信息和个人一般信息。工信部2013年7月公布的《电信和互联X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在第四条中对“个人信息”做了如下的定义:“本规定所称用户个人信息,是指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X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收集的用户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号码、账号和密码等能够单独或
4、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用户的信息以及用户使用服务的时间、地点等信息。”笔者认为,个人信息应当是指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等身份信息,不动产、机动车、银行账户等财产信息,以及包括健康等其他信息在内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公民个人的一切信息。1.2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由于个人信息具有巨大的价值性,才导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窃取公民个人信息以此获利案件的发生,个人信息贩卖的产业链也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内。据消协《2014X络安全报告》显示,一条价值较高的用户信心甚至可以被卖至数千元。目前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1)非法收集个人信
5、息。人们在进行X络消费或者使用X络其它功能时,都会被要求填写一些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需要实名认证的,有的则不需要;有的是使用时必需的信息,有的则不是。通常X络后台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储存以便于用户再次使用,但这其中也包括一部分非必需信息就是为了服务商提供后续服务或商品而在用户无意识的状况下被收集了起来。如果服务商的系统存在漏洞,极有可能再次发生类似携程X的事件。2)非法使用个人信息。人们收集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信息,非法使用个人信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将个人信息转卖,二是利用个人信息进行敲诈、骚扰等。消协《2014X络安全报告显示》有
6、八成受访者表示在信息遭到泄漏后收到过各种形式的骚扰,严重影响个人生活。2我国关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现状涉及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可分为法律保护、企业行业制度规范、计算机X络通信技术以及公民个人自我防范等,本节仅就法律保护有关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2.1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有关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专门法律,据不完全统计,涉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有将近40部,法规有30余部,另外还有一些存在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之中。其中:首先,在宪法层面上,我国并没有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信息权,也就是在宪法中没有提到对公民个人
7、信息安全的保护。其次,在民法领域,有观点认为个人信息安全如隐私权一样适用有关人格尊严的规定,因此《民法通则》第101条对公民人格尊严的保护,也可以视为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而民法领域对个人信息比较明确的规定出现在2014年最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中,第14条和第29条分别从消费者权利以及经营者义务两个方面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予以明确的保护,同时还在第50条、56条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再次,在刑法领域主要体现在《刑法修正案七》中,其中第七条的规定对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作出了规定,但前者的行为主体只
8、限定于“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并未将企业或公民个人纳入其中,同时该条也未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做出具体的界定。最后,为了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在2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