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思考的论文

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思考的论文

ID:21608841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3

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思考的论文_第1页
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思考的论文_第2页
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思考的论文_第3页
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思考的论文_第4页
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思考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思考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思考的论文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英教育管理学文献中开始频繁使用范式一词。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进行探讨,短短10多年的时间,教育管理研究范式对教育管理研究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克服单一范式的弊端,选择和发展以复杂科学为哲学基础的综合范式,是教育管理研究范式发展的未来趋势。教育管理就是教育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对管理客体施加积极的影响,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活动。从其管理内容来看,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管理、科技管理、学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

2、等。“范式”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哲学思想,库恩坚持强调对“范式”“只有完全从哲学上理解它才合适”。如果从哲学上理解,“范式”在形式上表现为一个科学共同体所使用的符号概括、模型、范例等,其内涵则是这套研究方法、评价标准所秉承的“形而上学承诺”,即对世界本体的基本假定。关于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式,有的人将其分为类推一演绎的范式、经验一分析的范式、理解一诠释范式、社会一批判的范式。也有人把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式分为四种类型:经验主义研究范式、学院派理论思辨研究范式

3、、西方体系的研究范式、企业主义的研究范式。但这些分类法只是注重了教育管理研究在“符号概括、模型、范例”等外在形式、方法上的相同性,但这还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范式,“因为范式一定是具有哲学意蕴的,而这些具体的研究方法本身并不意味着何种哲学观念和方法论倾向,所以仅有具体方法构不成范式”。所以我们考察教育管理研究范式,就应上升到哲学层面,从教育研究方法人手分析其哲学基础——实证与诠释。一、实证——西方教育管理研究的主导范式实证与诠释是对事物的两种不同认知方式,发展而为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伴随社会哲学思潮的发展,西方教育管理研

4、究方法经历了三次转变。第一次是从诠释向实证的转变。西方最早的教育管理研究方法是诠释。远在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在雅典城的阿克德米(Academy)学园从事教学时,就进行了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他在《理想国》中阐述了其理想的教育管理体系。在中世纪的大学,大学教师围绕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等发表自己的观点,争取大学的地位和权利。17世纪、18世纪,教育成为公共事业后,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教育管理研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组织良好的学校的准则》成为近代教育管理研究最早的成果。从总体来说,20世纪以前,教育管理研究很少采

5、取实验、测量等方法,主要通过思辨、解释来探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等教育管理领域涉及的一些问题,从总体上看属于诠释方法论的范畴。20世纪初,以佩恩和哈里斯为代表人物率先详细阐明了新的行政管理所需的新科学原理,他们的研究方法和价值观受思辨哲学的影响,仍然属于诠释的方法。而以教育学家桑代克等为代表的一批研究者,在20世纪初开展了美国规模庞大的学校调查运动,桑代克还认为“人性的真实情况可以成为量化的科学研究的材料”,他们运用调查、统计、教育测量、教育实验等方法对学校管理效率、财务效益、学生成绩等进行以量化为主的研究,揭

6、开实证研究的序幕。而欧美出现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推动了欧美各国教育管理改革的发展,为教育管理实证研究提供了现实需求和生动素材。美国教育家杜威把哲学与教育等同起来,反对传统哲学,主张对社会和教育进行实证研究。他从对学校教育的现实弊端解剖着手,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观,只相信人的经验,认为有用就是真理。教育管理实证研究范式的代表人物教育学家格林菲斯、哈尔品等认为,教育管理科学只关注和研究纯粹的教育管理事实,而不应关注事实的价值。随着心理学、统计学等科学方法不断引入,教育管理实证研究范式出现繁荣的局面。第二次转变

7、是从实证向诠释的转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格林菲德为代表的解释(诠释)主义范式开始崭露头角。解释主义主张社会是由互动的个人组成的,人们并不机械地对行为做出反应,而是要在交互作用中对彼此的行为进行定义、解释和领悟。他们针对实证研究在教育管理研究中表现出来的不关心人的意识和情感、割裂事实与价值等不足,批判教育管理研究实证主义范式是一种狭隘的科学观,认为不能用数学的和定量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教育管理问题,也不能脱离事物的价值判断。还有一些学者试图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思想基础,抨击实证主义的事实孤立、价值中立等观

8、点,提倡将教育管理问题置于社会政治文化现实背景中进行研究,进而建构起具有整合性和辩证色彩的教育管理批判理论。第三次转变则是再次由诠释向实证转变。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后,以院校研究、校本管理等为代表的教育管理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院校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美国的学校调查运动。1974年美国发行《院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