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

试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

ID:21605838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3

试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 _第1页
试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 _第2页
试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 _第3页
试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 _第4页
试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编辑的媒介素养摘要:媒体融合既为新闻报道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媒体从业者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从X络编辑必须具备的选择能力、传播能力与经营能力三个方面,阐述了X络编辑如何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以便应对媒体融合的新形势。  关键词:媒体融合;媒介素养;X络编辑;新闻传播;大众传播  媒体融合在新闻传播领域是个热门话题,参与者大多注重在此背景下新闻报道的广阔前景,极少有人去关注它将带来的巨大挑战。最先感受到这一挑战的莫过于X络媒体的编辑们。他们发现,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X络编辑必须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 

2、 什么是媒介素养呢?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指出,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1]。上述定义是从信息的接受者角度给出的,现在是大众传播时代,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论坛、博客、视频等产品发表自己的言论,也已经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更何况专门从事媒介传播的媒体工呢?所以,这个定义在目前的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显得有些片面了。  相比之下,美国学者巴兰给出的定义更符合时代对媒体工的要求。他从媒介的角度,把媒介工的媒介素养分成三个层面:一是语言、语义、美学和价值观

3、层面,即获取、分析、鉴别信息的能力;二是技术和应用层面,即能从事媒介部门工作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三是结构层面,即了解媒介部门的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理解文化、经济、政治和科技对讯息的创造、生产和传播的制约”等知识[2]。任何媒体工都可以按照这个定义来检视自己是否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下文将按照这三个层面逐一探讨X络编辑如何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  一、X络编辑的选择能力  以往的X络编辑给人的印象就是个信息搬运工,日常的工作就是从合作媒体的X站上拷贝新闻,然后粘贴在发布系统中,唯一做的有点儿创

4、造性的工作就是根据字数要求做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就行了。这样的工作还谈不上具备媒介素养,因为合作X站上的重要新闻都会放在突出位置,只要粘贴过来就变成了自己X站的“要闻”,其他的新闻也大多可以“对号入座”,合作X站都会放在固定的栏目中,X络编辑只要把它们搬运到自己X站上的对应栏目中即可。后来X络专题出现了,编辑们的工作的技术含量开始增加,要求懂基本的代码,能够按照专题的策划思路把汇总加工出来的信息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时就要求X络编辑具备选择新闻的能力,即根据专题的要求选择符合专题立意的新闻。  随着互联X技术的发展,论坛、视

5、频、音频、博客、微博等新产品不断涌现,X络编辑获得信息的越来越广,与此同时,信息的真实性也变得不再确定。因为,有些消息的出处不再是传统媒体,而是一些普通公众,他们很难承担信息“把关人”的角色。这时,X络编辑就要具有获取、分析、鉴别信息的能力,即选择信息的能力。  在获取信息方面,以往的做法是大型X站都依靠互联X技术抓取新闻,X站编辑只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按照自己X站的要求进行筛选,然后归入相应的栏目即可。X络编辑还可利用一般的检索工具寻找新闻。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这种做法虽然保证了信息的数量,但是却不再能保证信息的

6、质量。一些假消息或者无价值的消息会大量混入其中。  因此,X络编辑一定还要具备分析和鉴别信息的能力。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主任杨溟认为,“现在分析能力往往还不被提及,但我认为以后它会受到重视。将来现场采访已经不够了,用新媒体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包括数据库的使用将会变得很重要[3]”。  随着互联X技术的发展,分析系统和工具的研发会慢慢受到重视。但是对于大多数从事信息服务的X站来说,信息的分析和鉴别还是主要依靠X络编辑人工完成。这就要求X络编辑具备必须的职业素质。在专业知识方面,要真正做到学无止境,紧随技术的发展

7、时刻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特别是针对X络新闻编辑而言,为了更好的适应工作,不仅要学习新闻传播的相关知识,还要学习基于互联X的各项传播技术,并不断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同时,还要广泛涉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此外,还需要时刻学习与新闻传播有关的规章制度,特别是互联X新闻管理的有关规定,思想上不能放松,这样在遴选新闻时,才会做到遵循新闻规律,不会因为盲目追求点击率而丧失新闻原则。  二、X络编辑的传播能力  对于传播能力的定义,业内还没有达成共识。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见西方学者的一些定义。传播学者拉森(Larson):“传播能力

8、是指,在给定的际遇里,交际性地适当地表现传播行为的知识的能力[4]”。  传播学者斯皮伯格(Spitzberg)和库帕克(Cupach)则认为,“传播能力”是指:“个人有效地适应不受时间影响的周围环境的能力[5]。传播学者萨斯运用社会哲学家米德和布鲁默(Blumer)的观点,建立了理解“传播能力”的“符号互动模式”,以增强人们对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