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96405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3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供给侧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高校在探索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只有构建能够与供给侧改革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保证教育成效,促使教育改革取得相应的成果。所以新时期应该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工作的重视,借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促进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发展,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新时期实现持续稳定运行。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
2、7)012-00-0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是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要求从逐步提高供给质量角度入手,以良好的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进而改变传统供给和需求失衡的发展状况,借助有效的供给增强改革实效。因此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针对教育供给侧改革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构建更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逐步提升。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受到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要求学校积极探索应用型
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促进高等教育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而对应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高校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摒弃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良影响,促进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借以为教育供给侧改革和经济供给侧改革提供有效的支撑,为我国经济建设活动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资源保障[1]。另一方面,高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为了满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发挥自身教育职能,促进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只有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保证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进而凸显教育成
4、效,确保教育工作得到普遍认同。 二、基于供给侧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高校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对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和内涵等进行重新界定,并正确处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科学性,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切实保证高校教育教学成效,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发现高校应该结合学校发展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探索,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
5、良好的支持,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工作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成效。 1.加强应用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从本地区和虚拟网络上获得大量的实体教育资源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基于此,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对教育供给的重视,可以从资源建设角度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
6、构建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取得良好的成效[2]。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学校可以结合大数据时代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进而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构建学习分析系统,并建设教育信息化专业平台,全面探索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以资源建设有效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全面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区经济建设贡献一定的力量。 2.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对高校应用型人
7、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的问题已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新时期在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进而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学校中能够接受相对全面的教育和指导,有效促进学生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引导下掌握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面向社会人才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在具体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在完善课程体系时适当的引入文化基
8、础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就业创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以及通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并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更新,有效促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化,促使学生在学习理?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参与到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中,并掌握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实施全面而高效的培养,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这样结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要求,学校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