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

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

ID:21596364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_第1页
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_第2页
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_第3页
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_第4页
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效教学,从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原理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也明确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然而,一些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认识的主观化、绝对化,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致使课堂教学在偏离学生实际需求的道路上艰难行进  课堂回放  案

2、例:我全会背了7的乘法口诀(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结合七个小矮人手中的气球上的数7、14、21、28、35、49,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数排列有规律吗?当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与7有关系时,教师便揭示课题7的乘法口诀,然后要求学生开始编写7的乘法口诀。  师:大家已经有了编写口诀的经验,那么7的乘法口诀能编出来吗?相信大家能!  生:7的乘法口诀我全会背了。(一开始,这个学生的声音并不大,但是很快大部分同学便高声附和:我也会背!接着,他

3、们不约而同地背起了7的乘法口诀。遭此不测,老师表情骤变。当然,在老师的威严下学生背口诀的声音越来越小,于是老师继续往下教)  师:我们每一位小朋友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能编几句就几句,如果有困难,还可以看一看屏幕上这些数,然后再编。  (学生小组活动)    现象透视:  透过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这一新知之前,已经有一些学生对于7的乘法口诀比较熟悉了。事实上,乘法口诀作为传统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家长早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乘法口诀表的机会也不少,所以学生中能背诵乘法

4、口诀表的人不在少数。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把编制口诀作为重点,只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枯燥。案例中那位老师就低估了学生的现有知识起点,忽视了学生对原有乘法口诀认知的事实,整个教学过程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致使学生变得很无奈,课堂上他们也只能顺应老师被动地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所经历的思维是低层次的,这样的课堂自然也是低效的。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仅仅依靠教师或教材这一法宝。在与同伴、家人的相处交往中,在广播、电视、报纸、X络

5、等媒体的立体刺激下,他们接受了更多的新思维、新知识,在学习活动中不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张色彩丰富、具备多种元素的彩纸。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和知识的掌握可能比教师更快、更多、更广,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如果教师无视这个事实,忽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仍然以不变应万变,一切从零开始设计教学,势必会出现:原本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学生会觉得学习的内容索然无味,原本应开始逐渐养成的良好学习品质将难以建立。正因如此,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但这样的学习

6、是不系统的、模糊的、浅层次的,课外知识的积累无法替代课堂教学。这就意味着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有待了解而且必须了解的未知数。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呢?  问题对策  1.做个有心人课前调查,了解学习起点。  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主观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并自以为正确,其结果往往是或低或高的估计了学生,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无奈和茫然。那么,教师如何缩小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判断与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做到客观、准确呢?除了教师内在的思考外,更多的是需要教师付诸于外在的行动

7、来实现自己对学习起点的准确把握。在新课教学设计前,运用访谈或问卷的形式进行前期调研,并通过分析调研数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此来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低年级学生课前调查可以采用访谈调查,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或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三年级的学生对分数的概念会有哪些前期认识?他们的学习现状怎样?如何确立他们的学习起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基于此,课前我在班级进行了含有以下两个问题的问卷调查活动:(1)爸爸妈妈合吃一块月饼,该怎样分?用你自己的方式表达出

8、来。(2)你知道分数吗?如果知道,写一个你知道的分数,并试着描述它所表示的意义。仔细阅读收回的问卷,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平均分的意识,并能用文字或是画图来表示■;绝大部分学生知道分数,少部分学生会用画图的方法来解释一个分数的意义,但都不会用语言来描述。有了以上的调查结果,我就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