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

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

ID:21592122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_第1页
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_第2页
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_第3页
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_第4页
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杨权伍,凃建军,贾林瑞,侯锐,周雪蓉(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要: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和分析了重庆市1997-2012年间的生态足迹动态变化过程,并利用SPSS软件对重庆市2013-2022年的生态足迹做出预测。结果表明,重庆市人均生态足迹呈持续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呈逐年递减趋势,从而造成生态赤字逐年扩大。人均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1.7958hm2增加到2012年的3.0575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7年的0.4606hm2下降到2012年的0.4348hm2,而生

2、态赤字从1997年的1.2992hm2扩大到2012年的2.6227hm2;万元GDP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3.3501hm2减少到2012年的0.7823hm2。发展预测结果显示,到2022年,重庆市生态赤字将高达4.2751hm2,且生态赤字与总人口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耕地、草地、水域、化石燃料呈显著负相关。..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预测;相关性;重庆市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0439-8114(2015)16-3918-03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

3、5.16.022收稿日期:2014-10-20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2012BAJ23B05);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11ZDSH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1179)简介:杨权伍(1987-),女(彝族),云南建水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15025319515(电子信箱)807741146@qq.com;通信,凃建军(1973-),男,四川金堂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生态足迹理论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Rees在1

4、992年提出,并由Wackernagel完善的一种定量评价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方法[1]。自1999年该理论引进中国以来[2,3],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时间序列上的动态分析研究已经成为许多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4-10]。基于此,本研究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重庆市1997-201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并利用SPSS19.0软件对生态赤字进行预测与相关性分析,最后针对重庆市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政策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1研究区概况重庆市位于北纬28°10′-32°13′,东经10

5、5°11′-110°11′,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重庆幅员面积8.24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86%。到2012年末,重庆市户籍统计人口3343.44万人,常住总人口约2945.00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409.60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20%。2研究方法与数据2.1研究方法2.1.1生态足迹的

6、模型生态足迹是指为了满足一定地区的人口消费所需的生产性土地和水域的面积,以及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土地面积之和[10,11]。在生态足迹模型中,生物生产性土地主要考虑以下6种类型,即化石燃料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和水域。其计算公式[12]为:式(1)中,EF为生态足迹;N为总人口;ef为人均生态足迹;i为消费品的类型;ai为生产第i种消费品需要占用的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α为i种消费品对应土地类型的均衡因子;ci为i种消费品的人均消费量;pi为i种消费品的世界平均生产力。本研究采用全球一致的均衡因子[12],林地和化

7、石燃料用地为1.14,耕地和建筑用地为2.82,草地为0.54,水域为0.22。2.1.2生态承载力模型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总和。在其计算过程中,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不仅单位面积不同类型土地的生产力存在一定差别,而且单位面积同类型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的差异也较大,因此不同国家或地区需要对“产量因子”进行校正,产量因子指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类型土地的生产力与该类型土地的世界平均生产力的比率。其计算公式[12]为:式(2)中,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即实际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aj为

8、人均第j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rj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式(3)中,EC为区域总生态承载力;N为区域人口数。根据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报告,生态承载力计算时应扣除12%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积。本研究的产量因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