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89679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抑制通货膨胀关乎社会稳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抑制通货膨胀关乎社会稳定:通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本文则侧重于通胀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首先是对我国通胀现状及成因的描述,突出通胀问题的严重性。其次重点阐述高通胀与社会稳定的联系,直言高通胀将危机社会的稳定。最后则细述规避高通胀的措施,共同面对当今的通胀局面,力求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通货膨胀社会稳定高通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明确指出: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贪污腐败,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政权的巩固。因此,有效抑制通货膨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我国通货膨胀现状
2、 在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中国的通胀率仍旧高居不下主要基于如下因素。 成本推动是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中国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属于明显的成本推动型通胀。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目前中国国内的各种能源和原材料短缺,相当一部分还依靠进口。能源与原材料的高价格给了企业最直接的成本压力。2.农产品供应不足使之价格大幅上涨,同时还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连带效应。3.国家在农村实行优惠的农业政策,同时上调了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中国东南部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这又进一步拔高了劳动力价格,使企业成本节节攀升。4.
3、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上升也在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是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国内的流动性过剩总结起来无非有五个方面:1.央行发行货币的速度快于中国目前GDP的增长速度,造成了市场上货币供给过剩,物价飞涨。2.居民户的储蓄款作为基础货币被商业银行贷出,通过消费和投资乘数被数倍的放大。3.相对于国际恶劣的经济环境,外国资本(包括很大一部分投机性的国际热钱)更倾向于进入中国市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4.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东南部的私营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
4、,许多私营企业主抽空资金转而投向过热的行业比如房地产去套取盈利,这造成了国内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进而产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二、高通胀或危害社会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称,当前通胀高企对中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影响较为严重,而目前脆弱的社会结构可能难以承受进一步加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增长问题。 在社会结构比较健康的情况下,我们承受一定的通胀、承受更高的贫富差距可能是没有问题的,但社会结构欠发达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个问题
5、。 第一,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仍然偏高。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在下降,但目前仍然高达40%,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只有15%左右,经常发生的以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为特征通胀会对居民实际生活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居民食品支出比例相对偏高,因而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 第二,中国家庭财产中存款比重较大,特别是穷人和中间阶层往往持有更高比例的存款,因而会在通胀期间遭受更大的损失。我国家庭财产存款占比较大,而长期较低的存款利率使得储蓄存款很可能在通胀期间出现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
6、从而造成家庭财产的损失。 第三,众所周知,资产的多元化是抵御通胀风险的最好办法。相比穷人和中间阶层而言,资产持有结构更为多元化的富人不仅更容易规避通胀风险,甚至在通胀期间还可能通过房产、收藏品等实际资产而获得财富保值甚至增值的能力,加剧贫富差距。 综上所述,低收入群里的扩大,意味着社会对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下降,社会稳定更加脆弱,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风险更大、危害更大。当社会财富像流水一样涌向少数富人,低收入阶层像泥沙一样不断堆积,社会稳定的弦将越绷越紧,低收入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承受能力也越来越脆弱。 三
7、、抑制通货膨胀,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高通胀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和危害不容忽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仿制矛盾的激化和恶化,防止通货膨胀对低收入群体产生的伤害。 第一,当前面临的经济基本面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调结构以治本,防通胀以治标。针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为有效削弱输入型成本推动造成价格上涨的影响,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能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的一个根本出路。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8、今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重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发展服务业等产业。 第二,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化,适当调整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中性甚至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注重引导预期;另一方面,更大程度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增强汇率弹性,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抑制物价上涨的作用。 第三,加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