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

ID:21583437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3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_第1页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_第2页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_第3页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_第4页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摘要: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由于其先在的教学目标、固定的教学内容、预选的教学方法、预成的教学情境而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思维方式,以过程思维、突现思维和非线性思维指导课堂教学。新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教师自身、教师培训机构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思维方式;转变  :G630:A:1003-2851(2011)03-0053-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人的全面培养。无论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编排,还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评价体系的建立,都充分体现了对作为

2、个体的人的尊重。广大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与新课程不适应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新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和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一、传统思维方式的不适应性  传统思维方式指导下的课程逻辑具有确定性、课程旨趣具有基础性、教学模式具有认同性,教学评价具有筛选性。在这种课程思维方式指导下的教师教学思维方式也必然具有一定的“预成性”。“预成性”思维方式从对对象的存在状态的观点来看,表现为实体性;从其对对象的运动状态的观点来看,表现为规律性;从其对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观点来看,表现为线性;从其对发展的关注点来看,表现为结果性;从其采用的认识

3、方法来看,表现为抽象性。具体而言,传统思维方式指导下的教学表现出如下特征。  (一)先在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于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反映。它直接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水平,影响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思维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在教学活动发生之前或教学情景之外就设定目标,教学仅仅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二)固定的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思维下,教学的内容是事先规定的,一般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只关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重点、难点及考试要点;注重显性教材的运用,忽视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学生基本无权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只

4、有接受既定知识的义务。  (三)预选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在传统教学思维指导下,教学方法的设计主要考虑教师教的方法,对学生学的方法关注不多。教学方法的选择仅仅是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而已。  (四)预成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引下,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设计教学情境,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基本不考虑课堂上可能的突发状况,或者根本不允许“意外”情况的发生。  这种表现为“预成性”的传统教学思维方式与新课程改革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

5、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传统“预成性”的教学思维方式强调教师对学生进行外部的控制和塑造,重视经验的简单传承和知识的被动掌握,忽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它

6、忽视了教学的复杂性,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于是,学生的思维被禁锢,教学的创造性被抹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变得僵化,生命活力受到压制。  二、适应新课程的思维方式  新课程在重视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的培养,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预成性”的教学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具有重过程而非本质,重关系而非实体,重创造而反预定,重个性、差异而反中心、同一,重非理性而反工具理性,重具体而反抽象主义的特征。因而,“生成性”思维方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具体而言,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应形成过程性、突现性和非线性的思

7、维方式。  (一)过程思维  恩格斯曾经说过:“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在教学中,学生是“整体”的人,教学的过程是由多主体、多环节等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学的效果是多因素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把教学活动作为整体,用过程思维方式来进行分析,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必须运用过程思维方式,从整体性观念出发,分析和把握教学

8、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关系,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突现思维  教学活动作为一个过程,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