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61777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供电企业信访积案的成因及化解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供电企业信访积案的成因及化解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和经济体制完善的过程中引发的各类纠纷也日益增多,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供电企业信访积案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1供电企业信访积案的成因 (1)政策方面的因素。政策的迟滞与不明晰容易引发信访积案。供电企业的信访积案,主要体现在体制改革、收入待遇、社保医保、意外事故及岗位调整、工作安排等方面,而这些事项所涉的信访问题政策性很强,作为基层供电公司,政策的执行要顾及大局,不能突破上级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更不能触及法律警戒线,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只能依靠协调加以缓解,短期内很难得到彻底解决。
2、(2)法规宣传方面的因素。目前法规、政策及信访宣传工作还有待加强,信访人对分流政策、离岗待遇、补偿政策、安置政策的不了解、不理解是导致信访积案的主因。对供电公司的员工特别是乡镇供电所职工的法规培训、法制宣传及业务学习还不到位,使得个别职工业务素质低下,法制观念缺失,遇到岗位调整、待遇变化时,不按规定执行,甚至无理取闹、缠访闹访。 (3)执法工作的原因.供电企业涉法涉诉积案的比例较大,有的案例因司法最终裁决结果得不到当事人的尊重与认可,固执地认为法院裁定不公正,有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做出裁判,但当事人依然我行我素、不断上访。 (4)信访人本身的因素。有个别信访人以信访为”专业”
3、、为”职业”,谋求利益最大化。他们抓住前后政策的不一致,死缠烂打,不断施压,即使放宽政策施以较高解决标准,也仍不罢休,提出根本无法满足的无理要求,甚至觉得”哭闹的孩子有奶吃”.有的信访人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法律法规和政策,只从有利于自己出发,断章取义地寻求法律政策支持。个别信访人认为,自己下岗失业,生活水平下降,家庭离异,缺少亲情等情况,是党和政府及社会造成的,要求党和政府予以补偿,并以此为由不断缠访、闹访、越级上访。还有个别”伺机分子”利用上访老户和特殊群体人员在国家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积极地秘密组织串联大规模进京集体上访,错误认为在这个时期上访,党和政府奈何不了,而且无理要求和过
4、高要求能够得到实现。 (5)体制原因。目前供电企业存在相当一部分非”正式”身份的聘用合同工,且基本在一线工作,工作辛苦,工资相对较低,这部分人在心理上是渴望受到待遇上的公平和人格上的尊重的,在企业制度化管理中,这些人更需要的是人性化的人文关怀。 2供电企业信访积案的危害 供电企业信访积案存在,使企业正常经营受到影响,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正当维护,对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留下诸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1)影响党群关系。供电公司作为国有企业,从某种程度上代表党和国家形象,而供电企业绝大多数信访积案,不仅仅涉及当事人自身的诉求和利益,也往往连着其身后的亲朋好友对党和政府的期待
5、,如果我们拖而不解,听之任之,当事人就会产生怨恨心理,进而就会对党和政府产生不满情绪;也有可能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扩散,甚至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影响国企形象,不利于融洽党群关系。 (2)影响社会和谐。信访积案就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不稳定因素。信访积案不解决,信访人就认为工作人员不理解、不关心、不作为;信访积案不解决,信访人就认为公司存在不平等甚至是剥削,就不信任公司甚至政府;信访积案不解决,他们就会不断上访,有事不做,有班不上,忙于奔波,怨声载道,身心疲惫,进而影响到家人和朋友。 (3)影响经济发展。信访积案不能有效化解,必然会产生积怨,造成大量的上访群体来市、赴省、进京频繁
6、上访。各级供电公司不得不抽出大量人力、物力处理上访问题,不能聚精会神抓生产、保增长、谋发展。 3化解信访积案的对策 (1)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健全完善领导阅处来信、接待来访制度,重要信访事项实行领导包案。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经常性地阅处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了解和掌握人员思想动态。要及时阅批信访部门上报的和有关方面转送交办的重要信访事项,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妥善予以处理。 (2)积极开展信访办理工作的督促与检查。加大信访积案的督察督办力度,特别要加强对重复信访办理全过程的督促与检查,督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法定期限内认真办结信访事项;建立健全信访办理工作的考核制度,将信访办理
7、情况,尤其是初信初访的一次性办结率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重要考核指标,对信访办理不负责任,工作失职,导致重复上访,越级上访不断,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及时通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健全积案排查常态机制,因案施策,化解积案。坚持常态开展不稳定因素及矛盾纠纷的梳理排查和稳控,对信访积案逐一落实包案领导、牵头部门、工作要求和办理时限,以化解矛盾、息诉息访为目标,细化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教育疏导、依法处置措施。不断完善风险评估和信息预警制度、排查化解机制、领导接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