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课程大纲

传染病学课程大纲

ID:21559927

大小:251.9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22

上传者:U-991
传染病学课程大纲_第1页
传染病学课程大纲_第2页
传染病学课程大纲_第3页
传染病学课程大纲_第4页
传染病学课程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课程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传染病学》课程大纲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传染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掌握传染病的概念、感染的概念及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3.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木条件4.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熟悉其临床特点5.掌握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及其报吿吋限和管理方法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一病毒性肝炎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肝炎病毒的种类及其抗原抗体系统2.熟悉甲、乙、内、丁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3.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和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症状、体征4.掌握急性黄疽型肝炎的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和病原学检查)5.熟悉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6.熟悉甲、乙、内和戊型肝炎的预防措施二、计划学时数:4学时三、教学内容1.概述1)病毒性肝炎的定义:由多种嗜肝(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2)各型肝炎病毒的发现、感染状况和临床转归2.病原学1)甲型肝炎病毒(HAV)属嗜肝RNA病毒科,只有一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2)乙型肝炎病毐(HBV)属嗜肝DNA病莓科,完整HBV颗粒又称Dane颗粒,包膜由HBsAg组成,核心由HBcAg和HBV-DNA等组成。HBV抗原抗体系统包括:乙肝表而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原(HBcAg)与核心抗体(抗-HBc)、乙肝E抗原(HBeAg)IjE抗体(抗-HBe)。HBV分子生物学标志:HBV-DNA和HBV-DNA聚合酶(HBV-DNAF)3)丙型肝炎病毒(HCV)系RNA病毒,属黄热病靑科。巾国大陆以lb(II)型为主。HCV是多变异病毒4)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酌病毒,必需冉HBsAg存在才能构成完整病毒。包脱由HBsAg构成,核心由HDV抗原(HDAg)和基因组(一条单股环状闭合RNA)组成。冇一个抗原抗体系统5)戊型肝炎病毒(HEV)系单股正链RNA病毒,属杯状病毒科3.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亚临床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2)传播途径HK戊型肝炎主要经粪一口消化道途径。乙、丙和丁型肝炎主要经①输血(制品)、注射(预防、药物、毒品)和针刺(纹身等)、②生活密切接触(以性接触为主)、③母婴传播。 3)易感人群和流行特征1.发病机制免疫损伤和病毒直接损伤 1.病理解剖基本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炎症浸润、间质组织增生等。病毒性肝炎为弥漫性病各临床型有其病理特点2.病理生理黄疽(以肝细胞性黄疽为主),肝性脑病(血氨及K他毒性物质的潴积、氨基酸比例失调、假性神经递质假说、其他诱发因素),出血(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急性肾功能不全(肝抒综合征),腹水(醛固酮增多、利钠激素减少、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等)3.临床表现1)潸伏期2)急性肝炎(1).急性黄疸型(黄疯前期、黄疽期和恢期)(2).急性无黄疽型3)慢性肝炎分为轻度、中度和東度。4)重型肝炎(1)急性秉型肝炎(2)亚急性重型肝炎(3.)慢性重型肝炎5)淤胆型肝炎6)肝炎肝硬变(活动性、静止性、代偿性、火代偿性)4.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检査(1)血清酶的检测内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和芥氨酸转氨酶(GGT)⑵血淸蛋白的检测白蛋白(A)、球蛋白(G)(3)血淸和以胆色检测血淸胆红素(直、间接胆红素),鉍胆红素、鉍胆原。(4)凝血酶原时叫检测2)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2).乙型肝炎(3).丙型肝炎(4).丁型肝炎(5).戊型肝炎(1).甲型肝炎抗-HAV-IgM、抗-HAV-IgG、HAV-R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HBV-DNA。抗-HCV、HCV-RNA。HADg、抗-HD、抗-HD-IgMo抗-HEV-IgG、抗-HEV-IgM、HEV-RNA。3)肝活体组织检查(肝活检)4)超声检查5.并发症和后果6.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接触史、输血史和家族史等2)临床表现全身乏力不适、消化道症状和/或尿色加深等各临床类型肝炎的症状和体征3)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及病原学检查7.鉴别诊断1)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疤(溶血性黄疤、肝外梗肌性黄疤) 2)艽他原因引起的肝炎1.治疗治疗原则目前仍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方法,采川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使川损割隱药物,对伴宥病毒复制的活动性慢性乙)11•和慢性丙肝,可采川抗病毒治疗1)急性肝炎2)慢性肝炎3)重型肝炎4)淤胆型肝炎13.预防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严格输血指征,注射器要“一人一针一管”、针刺针要“一人一用一消毒”3)保护易感人群(1)主动免疫乙肝疫苗(亚单位基因工程疫苗)、甲肝疫苗(灭活疫笊、减诲疫衔)。(2)被动免疫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普通免疫球蛋白。重点: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亚型。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及各型肝炎的临床特点;特殊人群肝炎的临床表现;重型肝炎的并发症。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及其临床意义:病原学;肝功能生化学;AFP;肝纤维化指标;PTA检查。鉴别:与其他原因引起肝细胞性黄疸的疾病鉴别。治疗:综合治疗;重型肝炎的治疗原则与并发症的治疗。预防:主动免疫预防;被动免疫预防(HBIG的应用)。。难点: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种类、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鉴别诊断: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的鉴别。病例:女,18岁,发热4天后尿黄、皮肤巩膜黄染6天。患者于4天前受凉后发热,体温39°C左右,伴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予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5天后热退,精神食欲稍好转,但自觉尿黄,渐呈浓茶样,家人发现其眼黄。病后大便稀,近两日大便呈黄白色,无皮肤搔痒及咳嗽等,无出血倾向。■其母HBsAg(+),无长期服药史。«体查:T37°C,P70次/分,BP100/70mmHg,发育营养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未见出血点,蜘蛛痣,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软,肝在肋下1.5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未及,胆囊区无压痛,肾区无叩痛。■化验结果:血常规正常,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肝功能:TB84umol/L,DB60umol/L,ALT〉200u/Loa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为确定诊断需作什么检查?a本例的治疗原则(包括隔离,饮食,药物)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一、流行性感冒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2.熟悉重症流感的处理措施、流行性感冒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3.了解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其变异4.了解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病原学流感病毒的分型及其变异2.流行病学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流感经飞沫传播,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3.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病毒的入俊引起局部的病变及毒血症。羊纯流感与流感痫毒肺炎的病变4.临床表现其临床特征为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发热与乏力等全身巾毐症状较熏。典型流感的临床表现。轻型流感、流感病毒肺炎、继发性细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5.诊断流感的疫情,临床表现,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等6.鉴别诊断其他病原体所致呼吸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等7.治疗对症治疗。抗菌素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8.预防隔离病人,减少集会,接种疫苗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人禽流感的临床表现、诊断依裾和治疗2.了解人禽流感的流行痫学、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概述近年人禽流感的发病情况2.人禽流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潜伏期在7大以内,感染H9N2和H7N7亚型的忠者症状較,H5N1亚艰病毒感染患者往往病情重。重症患者痫怙发展迅速,很快进展为呼吸窘迫,肺部出现实变体征,随即发展为呼吸衰竭4.诊断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査(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ll•:常或降低,病毐抗原及难因检测,病靑分离,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的标准5.治疗隔离,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斯他韦的应川。重症患者的治疗6.预防五麻疹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典型麻疹的临沐经过及诊断要点2.熟悉麻疹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3/Z解麻疹病毐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及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 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麻疹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发病机理勾病理(发病过程、两次病海血症与临床的关系、多核巨细胞的形成、呼吸道的病变及机体的免疫反应)2.麻疹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的临床三期过程、不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的弁发疬(肺炎、心肌炎、脑炎)3.麻疹的实验室检查:早期鼻咽及颊粘膜处粘膜涂片查多核巨细胞。用荧光技术检测体内麻疹抗原。早期及恢a期血清测麻疹抗体4.麻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靠流行祸#资料及典耶麻疹各期临床表现。与风疹、幼儿急疹、药疹、猩红热鉴别5.治疗以一般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为主,配合中医中药治疗6.预防麻疹减谛活疫及W种球蛋白的应用。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避免交叉感染六水痘和带状疱疹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水痘和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病原学病毒的特点2.流行病学病人为唯一的传染源,经飞沫与接触传播3.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首次感染为水痘,潜在性感染的再激活A起带状疱疹,病变部位及特征4.临床表现潜伏期,水痘皮疹的形态、分介特征及发展过程。带状疱疹的部位及形态特征5.实验室检查疱疹液直接镜检及电镜检査,病诲分离。血清学检查和痫诲DNA检测6.诊断流行病学资料,皮疹的特点7.治疗对症与支持疗法,局部皮损的处理,早期抗病毒治疗七流行性腮腺炎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其丼发姑:2.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3.丫解腮腺炎病毒的病原学特性及流行病学特点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解剖(痫毒入侵部位、痫毒血症、累及器官、腮腺非化脓性炎症的病理特征、其他受累器官的病变)2.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潜伏期、全身感染症状、腮腺肿胀特点。并发症:脑膜炎、脑膜脑炎、多发性神经炎、睾丸炎、附睾炎、肾炎、心肌炎等3.实验室检杏:血淸和从淀粉酶测定。血淸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和血凝抑制试验测抗体)。病毒分离(唾液、血、脑脊液、尿)。核酸检测4..诊断和鉴别诊断:流行情况、接触史、腮腺肿大的特征。与化脓性腮腺炎、症状性腮腺炎、颈部淋巴结炎、其他原因所致的腮腺肿大ffl鉴別2.治疗:中医屮药、激光局部照射、对症治疗。对重症或丼发重型脑胶脑炎、心肌炎、睾丸炎等可 考虑短期应川行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八肾综合征出血热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2.掌握五期经过和三种主要表现3.掌握行综合征出血热的曱•期诊断4.熟悉临床各期的治疗原则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1.侦原学屈布尼亚娴:莓科汉坦娴毒属,力负链RNA侦毒2.流行病学1)传染源主要是鼠类2)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触、母婴和虫媒传播3)易感人群和流行特征3.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1)发病机制病毒莨接作用、免疫作用和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疝介质作用2)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袞竭的机制3)基本病理变化和病理解剖特点4.临床表现1)潜伏期2)三种主要表现(发热屮毒症状,充血、出血、渗出,肾脏损害)3)五期经过(1)发热期(发热、全身屮毐症状、毛细血管损害和肾损害)(2)低血压休克期(3)少尿期(4)多尿期(5)恢复期5.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和白细胞变化2)以常规鉍齿G、管型、膜状物3)血生化检杏4)凝血功能检查5)特异性抗体检测。抗-HFRS-IgM6)其他。转氨酶升高、白蛋白下降、心电图改变6.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裾主要依靠特征性临休表现(三种主要表现和五期经过)、实验室检杳(血、尿常规和特异性IgM抗体)、参考流行病学资料,强调早期(发热期)诊断2)鉴別诊断应注意勾发热、出血、肾损害、休克等有关疾病进行鉴別7.治疗 治疗原则:以综合疗法为主,针对各期柚'理中理变化进行液体疗法和对症治疗,强调平期抗病毒治疗。强调“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把好休克、行功能衰竭和出血等三关,以及严熏并发症处理1)发热期(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2)低血压休克期(积极补充血界景、注意纠正酸屮毒和血管活性药物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3)少从期(“稳、促、导、透”,即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以、导泻和透析疗法4)多尿期(移行阶段和多尿早期的治疗M少尿期,多尿后期主耍是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5)恢复期(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6)并发症的治疗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心力衰竭肺水肿、ARDS,自发性肾破裂等。1.预防防鼠火鼠,接种疫苗四、见习内容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大主要表现和五期经过2.肾综合征山血热的早期诊断3.行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原则和各项治疗要点九流行性乙型脑病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乙脑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的异同2.熟悉乙脑的临床表现和分期3.熟悉乙脑与屮毒性菌痢的鉴别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1.概述乙脑是病毐性脑炎之一,但有其规律性的表现2.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和流行特征3.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4.临床表现初期、极期(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袞竭、K他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恢复期5.实验室检査血象,脑脊液,病原学检査(抗-乙脑-IgM)6.诊断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7.鉴别诊断1)中毒性菌痢2)结核性或化脓性脑膜炎3)K他病毒性脑炎8.治疗积极采用对症治疗和护理,重点做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的处理9.预防采用地鼠肾灭活疫苗进行计划免疫四、见习内容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7、8、9月份)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登革病毒在机体内的定位,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1.熟悉登革病毒的特征、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及丼发症2.了解流行病学、鉴别诊断预P及预防措施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概述2.病原学登革病毒的分类、生物学性状3.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的传染期,轻型患者和隐性感染的意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传播能力和作用。新、老流行区各年龄人群的易感性,病P免疫力。地域性和季节性4.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登革病毒在机体内的定位,各脏器的病理改变。祸毒在人体内细胞内增殖,两次病毐血症。抗原抗体系统引起的变态反应,导致退行性变和出血。初次病毐血症和及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反应(ADE)导致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的发生5.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登苹热、登卒出血热的临床经过,轻型登革热,脑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的表现。6.并发症溶血性贫血及其它7.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血液常规检查,分离病毒,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病毒核酸检测(PCR或RT-PCR法)及评价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标准8.鉴别诊断与流行性感冒和其它发疹性传染病的鉴别9.预后典型登革热的病死率10.治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退热药的选择。静脉输液的指征。出血和脑水肿、休克等的治疗11.预防隔离患者;消灭伊蚊;预防接种的展策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全球及我国的流行状况2.掌掘艾滋病的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及高危人群3.熟悉艾滋病的临床分期及各期主要临床表现4.掌握艾滋病的诊断(流行痫学资料、临床表现及特异性抗体,CD4/CD8比值检测的诊断意义。)5.熟悉目前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种类6.熟悉以切断传染途径为主的预防措施及K重要性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1.概况当前全球及我国的流行状况2.侦原学晌股体力人免疫缺陪俩毒(HIV),脊两型,均为单链RNA侦毒,属逆转呆侦毒科3.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病毒主要存在与血液、精液和了宫、阴道分泌物中,以及艽他体液(唾液、眼泪和乳汁等)2)传播途径性接触、输血(制品)和注射、母婴传播,某他如携带者的器官移植和人工受精等3)高危人群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4.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CD4WI性T淋巴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大量破坏几功能受损,导致细胞免疫缺陷5.临床表现1)I期急性感染 2)II期无症状感染3)III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人综合征4)IV期艾滋病1.实验室检査1)免疫学检杏T淋巴细胞亚群(CD4阳性细胞计数减少、CD4/CD8C12)血清学检查抗-HIV(ELISA、WB)阳性2.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髙危人群)2)临床表现(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体重下降、慢性咳嗽或腹泻、全^淋巴结肿人,以及机会性病原体感染或继发肿瘤等)3)实验室检杳(抗-HIVELISA连续两次阳性,经WB法证实)3.治疗1)抗病毐治疗采用联合用药,即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佥鉍脱氧胸苷(齐多拉定、AZT)和拉米夫定(3TC)等,联合一种®白酶抑制剂(Saquinavir或Indinavir或Ritonavir等)2)免疫治疗3)合并症的治疗4)支持及对症治疗5)预防性治疗4.预防以切断传染途径为主的预防措施十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新型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特征、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特点、临床表现及特点、诊断耍点与治疗原则2.熟悉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其诊断要点3.了解鉴别诊断、预后和预防措施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概述2.病原学冠状病毒类型,SARS-CoV特点、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特性3.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足病人,持续髙热、频繁咳嗽、出现ARDS吋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主要是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被高度疑为医院和个别社区暴发传播途径之一;手接触后可经UI、鼻、眼黏膜侵入。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感染率较低的原因尚不涪楚。流行特征4.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SARS-CoV在呼吸道黏膜上皮内制,引起病毐血症。侵染肺泡I•.皮细胞等各种细胞,损伤呼吸膜血气W障,形成透明膜,弥漫性肺泡损伤(DAD)、纤维化变化及产生I型和III型胶原纤维的过程5.临床表现潜伏期。急性起病,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部分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症表现为明显呼吸凼难,并迅速发展成ARDS或多器官功能袞鴒,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6.实验室检査血常规。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血清学检査,特异性抗体检测意义。PCR检测SARS-CoVRNA及评价。病毐分离的可能性。iflL气分析、肝肾功、电解质、心电阁、X 线平片和CT检查等适应证1.诊断和鉴别诊断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査、胸部X线影像学变化,配合病原学检测阳性,排除其他表现类似的疾病,可作出诊断。重症病例的诊断。需与普通感胃、细菌性肺炎、军団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结核、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血管炎、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等疾病相鉴别2.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3.治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的适成证,抗病毒治疗的评价。重症痫例治疗原则4.预防¥发现、¥隔离患者或疑似者,管理密切接触者及动物传染源;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做好个人防护、疫源地消毒与处理、检疫和公共场所管理等。当作甲类传染病进行处理,严格隔离及疫情报告制度十六手足口病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普通型及重症型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2.熟悉手足1_1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3.了解手足I」病的发病机制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病原学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I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2.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3..发病机制EV71貝.有嗜祌经性,可损害中枢祌经系统4..临床表现普通型,重型1.丼发症神经源性肺水肿,脑干脑炎,迟缓性瘫痪,心律失常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牛.化,血淸学检查,病毒抗原检测,病靑分离,心电图,胸部正位片3.诊断及鉴别诊断水痘,蚊虫叮咬,药物疹,齿龈疱疹治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第三章立克次体病恙虫病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恙虫柄的诊断2.熟悉恙虫病的病原学治疗。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1.病原学恙虫病立兑次体2.流行病学鼠类足主要传染源,恙螨为传播媒介,人群普遍易感尤其足野外工作和青壮年者,流行特征和地区3.临床表现 1)发热及屮毒疝状2)焦棚与溃荡3)淋巴结肿大4)肝脾肿大1.实验室检査血象,血清学检查(外斐反应一变形杆菌0XK凝聚试验),病原体分离。2.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和血清学检查3.治疗病原治疗(四环素类、氯孬素或氟喹诺酮类)4.预防第四章细菌性传染病一伤寒与副伤寒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伤寒的痫理解剖特点2.掌握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及主要丼发症3.掌握伤寒诊断及确诊的依据4.熟悉諾耍与伤寒鉴别的疾病5.熟悉伤寒病原治疗与并发症的治疗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1.痫原学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菌体裂解后释放的内毒素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耍作用。2.流行病学传染源为病人和带病菌者,经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P免疫力持久3.发病机制感染过程和致病因素4.病理解剖主要病变部位及病程与肠道病理改变的关系5.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伤寒的四期表现1)初期(病程第1周)2)极期(病程第2〜3周)存伤寒的典型表现,肠出血肠穿孔多见于木期。3)缓解期(病稈第3〜4周)病情开始好转,仍可出现并发症。4)恢复期(病程笫5周)临床类型复发与再燃6.实验室检查1)血象(d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2)伤寒沙门菌培养足本病的确诊依据(1).血培养是鉍常用的确诊伤寒的依裾(2)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3)粪便或尿培养3)肥达反应(伤寒血淸凝集反应)奋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的评价及注意事项4)其他检查7.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炎及肺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等8.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参考)、极期临冰特点和实验室柃查(确诊依据是检出伤寒沙门菌、参考血象和 肥达反应)。2)鉴别诊断病毒感染、疤疾、钩体病、斑疹伤寒、粟粒性肺结核、败血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1.治疗1)-一般治疗(隔离与休息、护理与饮食、对症处理)。2)病原治疗(氟喹诺酮类、鉍樺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3)并发疝治疗(肠出血、肠穿孔和屮毒性心肌炎)。4)慢性带菌者的治疗。2.预防切除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父•键性措施。二细菌性食物中毒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治疗原则2.熟悉食物中毐的定义,痫原学及其特点、病原体治疗方法3.了解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预防措施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贪物屮毒的定义与分类2.病原学常见致病菌为沙门氏菌属、副溶血孤菌、其它弧菌、某些条件致病菌、葡萄球菌、肉毒杆菌等。各种致病齒的特征3.流行病学传染源足动物和人。通过细尚或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品传播。流行病学特征4.发病机制肠毒素和细菌侵袭性的作用 1.临床表现沙门氏菌、副溶血孤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食物中诲,均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现,并各冇其临床特点。肉毒杆尚食物中毒则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其主耍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査。对可疑食物及吐泻物作细苘培养或动物实验。鉴别诊断:霍乱等3.治疗-•般治疗与对症治疗。病原治疗:抗生素的作用,多价抗肉毒杆菌毒素血清的应用与评价4.预防认真做好食品的卫生管理。性痢疾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志贺菌痢疾杆菌。2.掌握急件菌痢洩通型和屮毐型的临床表现。3.熟悉急性菌痢和中毒性菌痢的鉴别诊断。4.熟悉苘痢的治疗。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病原学痢疾杆荫属肠杆菌科志贺荫属,分为4群47个血清型,均可产生P、j毐素,且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的主要因素2.流行病学传染源是痫人及带菌者,经消化道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短皙。夏秋季多见3.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1)歯痢的发生发展过程,临床表现的发生机理2)主要病变部位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ffi著4.临床表现1)潜伏期2)急性菌痢矜通型(典型)的临床表现。轻型(非典型)。中毒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的临床表现3)慢性菌痢5.实验室检查血象,粪便检查(外观、镜检、培养)。6.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人便性状、镜检及培养2)鉴别诊断急性荫痢与阿米巴痢疾、中扉性菌痢与流行性乙脑的鉴别7.治疗1)急性菌痢(1)一般治疗(2)病原治疗氟喹诺酮类、氨基甙类、磺胺类三代头孢类等(3)对症治疗2)中毒性菌痢(1)一般治疗(2)病原治疗采川第三代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静脉滴注 (3).对症治疗降溫、镇静。休兑型应积极抗休兑治疗。脑型应脱水治疗脑水肿和防治呼吸衰竭1.预防采川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霍乱流行的历史和现状2.了解霍乱弧菌0,群两种生物型和非A群的新的血清型0139的病原学特点3.熟悉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方法4.熟悉发痫机理和病理生理5.学握典型崔乱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确诊依据6.掌握霍乱的治疗原则和补液疗法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流行的历史和现状2.病原学形态、分类、培养、抗原结构和毒素、变异和抵抗力3.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经水传播是主要途径,常呈爆发流行。食物传播的作用仅次于水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4)流行特征夏秋季为流行季节。地方性与流行扩散,O139雀乱流行特征4.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5.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强调典型祖乱的临床表现(吐泻期、脱水期、反应或恢复期)6.实验室检查血液浓缩,粪便检查(常规、直接悬滴及制动试验、涂片、培养),血清学检查7.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袞竭等8.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标准下列之一即可诊断(1)凡有吐泻症状,粪便培养有霍乱弧菌生长者(2).流行区人群,凡有典型症状,但粪便培养无霍乱弧菌生长荞,经血淸抗体测定效价呈4倍增长,亦可确诊为霍乱(3)./十:流行病学调査中,首次粪便培养Ml性前后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及接触史,4诊断为轻型崔乱。2)疑似诊断3)鉴別诊断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大肠杆菌性肠炎9.治疗及治疗原则1)补液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足治疗植乱的关键环节。补液原则、静脉补液和UI服补液2)抗菌药物及抑制肠粘膜分泌药,均为辅助治疗3)并发症的治疗。10.预防对传染源进行强制性管理十一猩红热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耍点与治疗方法2.熟悉病原学、鉴别诊断疾病、并发症3.了解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与预防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1.概述2.病原学病人及带苘者为主要传染源。6沬传播为主。流行特点。人群易感情况及免疫力3.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屮莓型、化脓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的发生机制。累及器宮的病理变化 1.临床表现潜伏期。各型(普通型、中毒型、脓毐型与外科型)的临床特征2.并发症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3.实验室检查血象,细荫培养、鉍的检查4.诊断和鉴别诊断接触史、临床特点、病原学检查。与猩红热样皮疹的金黄色葡萄球荫感染、药疹、风疹、.其他咽峡炎的鉴别5.治疗病原治疗、青霉素G为首选,红霉素、复力*甲基异恶唑的适%证。一•般治疗,并发症治疗6.预防病人及接触者的管理、药物预防的适应症十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脑胶炎球菌的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机制2.掌握普通型流脑的临床特点3.熟悉流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掌握暴发型流脑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1.病原学脑膜炎球菌的特点,流行谢株的类型2.流行病学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直接传播,普通易感,有明品季节性流行(3刀〜4月为高峰)3.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病原体侵入P是否发病及病情轻重,既与细菌的数:W:和毒力柯关,更主要是与人体免疫状态、防御功能有关4.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3天1)普通型最常见(1)前驱期(2)败血症期此期重要体征是皮肤粘脱瘀斑、瘀点(3)脑膜炎期主要是中枢祌经系统症状(4)恢复期2)暴发型起病急骤,病凶险,病死率高(1)休克型主要表现为D1C、循环衰竭(2)脑膜脑炎型主耍表现为脑实质损害(3)混合型5.实验室检杏血象(0细胞和屮性粒细胞岛)。脑脊液足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呈化脓性改变;对颅压明显增高的病人,腰穿检查应小心,以免发生脑疝。细菌学检查(涂片、培养)6.诊断和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应与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鉴别7.治疗1)普通型(1)一般治疗(2)病原治疗(3)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病情。青霉素、第三代尖孢菌素、氯霉素、磺胺药降温、脱水。2)暴发型(1)休克型尽¥应用有效抗生素;迅速、纠:ll•:休克;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肝素抗DIC治疗;仅护重要脏器功能 (2)脑膜脑炎型尽旱成用有效抗生素;脱水治疗防止脑疝;肾腺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降温和镇静1.预防第七章原虫病一阿米巴病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2.熟悉病理解剖的特征性改变Z3.掌握普通型阿米巴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与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鉴别点1.熟悉肠阿米巴病的治疗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1.病原学溶组织A阿米巴又称痢疾阿米巴,生活史冇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期2.流行病学粪便屮排出包蘧的人群为传染源,如慢性病人、无疝状包囊携带者;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3.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病变在结肠,多见于肓肠和升结肠。典型的病理改变为边缘不整,口小底人的烧瓶状溃疡,溃疡M皮肤正常4.临床表现潜伏期急性普通型临床特点5.实验室检査粪便呈暗红色果酱状、腥臭、粪质多,镜检町见大量聚W状红细胞和夏科-雷登体;检到吞噬红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貝•有确汄意义。纤维结肠镜检査。6.诊断和鉴別诊断诊断耍点及与细菌性痢疾等鉴別。7.治疗1)一般治疗2)病原治疗按其作川可分为三类,急性肠阿米巴娲酋选甲硝唑,对肠内和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均冇杀灭作用。3)并发症治疗8.预防二疟疾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疟原虫种类、在人体内发育过程和发病机理2.熟悉疟疾的典型症状3.掌握诊断要点4.熟悉疟疾的治疗。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1.病原学疟原虫丼有4种;疟原虫的生活史2.流行病学传染源为患者及带疟原虫者,传播媒为按蚊,经叮咬皮肤而传播,人群啓遍场感。温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岌秋季)3.发病机理4.临床表现潜伏期。疟疾的典型表现突发的寒战、高热、人汗和间歇期。反复发作可造成贫 血和脾脏轻度肿人。脑型疟、恶性疟和输血P疤疾1.诊断1)流行痫学资料2)临床表现典型疟疚的特征,溶血尿毒综合征,诊断性治疗3)实验室检杏疟疚诊断的确立有赖于厚或薄血涂片,吉姆萨染色接镜检疟原虫2.治疗1)抗疟原虫治疗2)对氯喹敏感的疟疾发作治疗氯喹、伯氨喹3)耐氯喹疟疾发作治疗甲氯喹、磷酸咯萘啶、青蒿素衍生物4)W险型疟疾发作的治疗氯喹、奎宁、磷酸咯萘啶、青蒿琥酯5)对症治疗3.预防1)化学预防根治病人及带疟原虫者,预防性服药2)控制传播媒介3)疫苗预防最有希望的方法,尚在研究屮几种肠道疾病的比较肠结核肠伤寒菌痢阿米巴痢疾肠血吸虫病病原结核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溶组织A阿米巴血吸虫卵好发部位回盲部回肠末端乙状结肠、直肠盲肠、升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病变特点结核结节伤寒肉芽肿伪膜性炎组织溶解坏死虫卵结节溃疡特点与肠轴垂直与肠轴平行浅表不规则地图样烧瓶状并发症肠粘连、肠狭窄肠出血穿孔、败血症少见阿米巴性肝脓肿等肠狄窄结肠癌临床表现毒血症腹痛、腹泻便秘交替伞身症状明姑肠道症状较轻毐血症,胶痛腹泻粘液脓血症里总后重全:Q症状轻腹痛腹泻果酱样人便痢疾样症状检杳0T实验,X线早期:血、背髓(+)晚期:尿粪(+)肥达实验(+)人便脓细胞+++大便培养(+)血WBCt急性:大滋养体(+)慢性:包囊(+)急性:虫卵(+)慢性:肠活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