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ID:11627927

大小:170.2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3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传染病学授课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学专业学分与学时:总学时45(理论课24学时,见习课21学时,毕业实习:2周)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诊断、治疗、预防措施以及控制其在人群中的传播、流行的一门学科,与微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内科学和儿科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是临床医学重要的课程之一,是临床医学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一)、本课程的总体目标:⑴了解我国我区传染病流行的状况,认识传染病法的重要性;⑵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掌握防治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我省疫情,深入学习常见、多发病和重大传染病,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熟悉其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及流行病学。⑶掌握传染病病史包括流行病学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规范的病案书写;熟悉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隔离技术操作。⑷学会总结比较各个传染病、传染病与其它科疾病之间的异同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二)、使用说明本课程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第五版《传染病学》、2004年教育出版社第一版《传染病学》为参考教材。教学内容见下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形式分课堂讲授、见习、毕业实习及自学。课堂讲授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主要传授总论和各论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见习课向学生介绍传染病房的分区及消毒隔离制度,引导学生采集传染病病史包括流行病学病史,对所见习的病例或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并重点总结归纳,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此外,并通过观看消毒隔离、肝穿操作、肝吸虫病、艾滋病、钩端螺旋体病、霍乱、伤寒等教学片,加深对这些操作和疾病的认识。毕业实习阶段,学生通过管床、参与临床病例讨论,从而掌握传染病的规范病案书写,初步掌握常见、多发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危重传染病的抢救原则,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骨穿、腹穿、腰穿等操作。另外,学生结合在临床遇到的问题和病种自学相关内容。为反映每一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本教学大纲用“掌握”、“熟悉”、“了解”来表示。总表上课内容讲授时数见习时数总论2学时肝炎4学时 艾滋病2学时伤寒与副伤寒2学时恙虫病1学时细菌性痢疾2学时霍乱2学时钩端螺旋体病2学时阿米巴病2学时疟疾2学时华支睾吸虫病1学时囊虫病2学时总计:临床医学五年制预防医学麻醉医学24学时24学时24学时21学时21学时21学时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感染过程的表现、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原则。2.熟悉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染病学的范畴,感染过程中病原体和免疫应答的作用、传染病发病机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3.了解我国传染病的历史、现状与防治及其成就,传染病病种的变迁,传染病防治法的重要意义,传染病流行影响因素以及学习传染病的目的和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参观病房、观看录像【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我国传染病的历史、现状与防治及其成就,传染病病种的变迁,传染病防治法的重要意义,传染病学的范围和内容,学习传染病的目的和方法。2.详细讲解感染的基本概念(感染、共生态、机会性感染、感染谱)。3.重点讲解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4.详细讲解病原体致病力(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兴)对感染过程的作用、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发病机制。5.重点讲解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必备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6.一般介绍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7.重点讲解传染病的特征和临床特点,特别是基本特征,强调这是与其他疾病鉴别的要点。8.重点讲解传染病的诊断依据应包含: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特别是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查的在诊断上的重要价值。9.重点讲解传染病的治疗原则,特别强调传染病的隔离、消毒、病原治疗的特殊性。10.详细讲解传染病预防的三个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免疫力)。强调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和病种,遵守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制度。流行性感冒【目的要求】1.掌握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依据,鉴别诊断。2.熟悉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特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的改变及诊断意义,并发症,治疗原则与预防的主要措施。3.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教学方法】自学病毒性肝炎【目的要求】1.掌握肝炎病毒病原学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临床意义;各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急性黄疸型肝炎、重症肝炎、淤胆型肝炎临床表现特点;重症肝炎的诊断要点、诱因及处理原则。2.熟悉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肝性脑病诱因、发病机理及处理原则、鉴别诊断、乙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的应用。3.了解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中的传染源、易感人群。【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见习【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病毒性肝炎的定义。 2.一般介绍肝炎病毒病原学种类:甲、乙、丙、丁、戊、庚六型肝炎病毒,以及TTV(输血传播病毒)。重点讲解乙型肝炎病毒的特点、乙肝病毒基因区及其所表达的蛋白抗原及意义。3.一般介绍各型肝炎病毒传染源;重点讲解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及其意义;一般介绍人群易感性;一般介绍流行特征:季节、人群分布。4.详细讲解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5.重点讲解急性黄疸型肝炎、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的临床表现特点。6.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检查:重点讲解ALT、AST、AKP、CHE、PT、血氨及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2)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查:重点讲解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测及意义。一般介绍其它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7.重点讲解肝性脑病临床表现,一般介绍其它并发症。8.详细讲解慢性肝炎的分度依据,重点介绍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的诊断要点,一般介绍其它各临床类型的诊断依据。9.详细讲解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溶血性黄疸、肝外梗阻黄疸的鉴别诊断。10.一般介绍各型肝炎的预后;乙肝炎与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11.重点介绍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一般介绍其它治疗措施和中医中药治疗,保肝药物的应用原则,免疫调节治疗。重点讲解重症肝炎治疗原则。一般介绍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应用。12.一般介绍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详细讲解乙肝疫苗、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的预防;一般介绍甲肝疫苗、献血员严格筛选的重要意义。肾综合征出血热【目的要求】1.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三大主征与五期临床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各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处理原则。2.熟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理、诊断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原则。3.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流行特征。【教学方法】自学 狂犬病【目的要求】1.掌握狂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暴露于狂犬后的预防治疗。2.熟悉狂犬病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3.了解全球、全国、广西狂犬病流行情况;了解狂犬病病毒特性。【教学方法】录像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艾滋病【目的要求】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概念、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高危人群。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生活方式和避免艾滋病病毒感染措施。掌握艾滋病的临床分期及各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掌握艾滋病的主要辅助诊断方法。2.熟悉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特别是免疫损害机理。艾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3.了解HIV的结构和基因组成。了解艾滋病的流行情况,提高防治艾滋病的意识。了解艾滋病的预防方法,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懂得如何去作好宣传教育工作。【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艾滋病的概念。2.一般介绍HIV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征。3.重点讲解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一般介绍艾滋病的流行情况。4.详细讲解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特别是免疫损害机理。5.重点讲解艾滋病的床表现及分期、HIV感染的临床分类及分级方法。详细讲解艾滋病的常见机会性感染及肿瘤。6.详细讲解艾滋病常用实验室检查;重点讲解艾滋病的主要辅助诊断方法:CD4+细胞计数,血清抗原、抗体检查(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7.重点讲解艾滋病的诊断及实验室诊断方法:HIV抗体检测须经初筛和确诊试验,确诊阳性才可确定为HIV感染。8.一般介绍艾滋病的预后。9.详细讲解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种类: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蛋白酶抑制剂;重点讲解艾滋病的治疗方案(鸡尾酒疗法)。10.一般介绍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目的要求】1.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抢救措施及预防措施。2.熟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依据、疑似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标准、医学观察标准以及与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3.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发病机制及病理,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教学内容】自学。恙虫病【目的要求】1.掌握恙虫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和诊断与病原治疗的方法。2.熟悉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3.了解恙虫立克次体病原学特征、发病机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病原学特征、发病机理和鉴别诊断。2.详细讲解恙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流行病学特征、病原治疗及预防的主要措施。3.一般介绍发病机理与病理。4.重点讲解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及其特征,尤其强调是溃疡、焦痂特点及其好发部位。5.详细讲解外斐试验(Weil-Felix)临床意义和恙虫病诊断要点。6.重点讲解病原治疗的方法。7.一般介绍防治措施。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目的要求】1.掌握“流脑”普通型和暴发型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2.熟悉“流脑”流行病学的特点,实验室特点,临床分型及其并发症。熟悉“流脑”与其它脑膜炎及败血症的鉴别诊断。3.了解脑膜炎双球菌的特征与分型,发病原理,病理解剖的特点与预防原则。【教学方法】自学伤寒与副伤寒【目的要求】1.掌握伤寒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血常规,血、骨髓、粪便培养病原体的时间及其诊断价值;血清凝集实验(肥达氏反应)的意义和应用;治疗方法。2.熟悉伤寒、副伤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发病原理及病理改变特点;鉴别诊断;主要的预防措施。3.了解伤寒杆菌的性状、抗原结构及其特性、意义、副伤寒的临床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伤寒的定义,临床特征及主要并发症。2.一般介绍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3.详细讲解伤寒流行病学,传染源与传播途径,发病原理及病理改变特点。4.重点讲解伤寒的典型临床特点,临床类型,小儿伤寒与老年伤寒的临床特点,解释复发与再燃的定义。5.重点讲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的改变(伊红细胞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血、骨髓、粪便培养病原体的时间及其诊断价值。肥达氏反应的临床意义。6.详细讲解伤寒的诊断条件,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7.重点讲解伤寒的治疗原则,病原治疗的主要药物及疗程。8.详细讲解伤寒预防的主要措施。9.一般介绍副伤寒的临床特点。细菌性痢疾【目的要求】 1.掌握菌痢的临床表现,典型菌痢临床特征,急、慢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类型。2.熟悉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及其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原则。3.了解菌痢病原菌的病原学特点,发病原理及病理变化,菌痢的预后及预防。【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志贺氏菌的性状,抵抗力、分类及其主要流行菌型的变迁。2.详细介绍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传播途径与传播类型(食物、水等)及流行特征,散发与暴发流行,有明显季节性。3.一般介绍各种志贺氏菌的侵袭力及产生毒素的发病机制,中毒性菌痢的发病机制,乙状结肠和直肠的病理特征。4.重点讲解临床表现,急、慢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类型,典型菌痢临床特征,着重强调发热、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临床特点。5.详细介绍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主要临床症状、实验室(粪便性状及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强调送检标本要求)。6.详细介绍急性菌痢主要与阿米巴痢疾、中毒型菌痢与乙脑的鉴别慢性菌痢与直肠、结肠癌的鉴别。7.一般介绍导致慢性菌痢的原因,并发症及后遗症。8.详细介绍治疗原则,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抗菌药物的选用,耐药菌株的情况慢性菌痢:抗菌药物内服与药物保留灌肠疗法);休克型及脑型菌痢处理。9.一般介绍:主要预防措施,发现与隔离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食物与水源卫生(管理);卫生宣教个人防护(饭前便后洗手);口服依链菌株的活疫苗。霍乱【目的要求】1.掌握典型霍乱临床表现及其过程、临床类型、诊断标准、疑似诊断、治疗原则。2.熟悉霍乱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原理、致病的主要毒素、实验室检查、并发症、鉴别诊断。3.了解霍乱弧菌病原学及血清型特点、流行概况、预防措施。【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霍乱病原学、血清学特点和流行概况。2.详细介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3.详细介绍霍乱弧菌主要致病毒素及发病机理。4.重点讲解典型霍乱临床经过及其表现,临床类型,并发症。5.详细介绍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粪便检查和血清学检查。6.详细介绍并发症。鉴别诊断。7.重点介绍诊断标准、疑似诊断。8.详细介绍鉴别诊断。9.重点介绍治疗方法,特别是讲解补液疗法10.一般介绍预防措施。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目的要求】1.掌握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类型、诊断与治疗。2.熟悉钩体病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原理、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3.了解钩体病的病原学特征、预后及主要预防措施。【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钩体病概述及病原学特征。2.详细讲解钩体病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鼠、猪和犬;传播途径(经皮肤及消化道传播)及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地区性、季节性及职业),流行形式:洪水型(猪)、稻田型(鼠)、雨水型(猪)。3.详细讲解发病机理:病原体经皮肤侵入,形成钩端螺旋体血症,广泛微血管中毒损害、出血:肾、肝、肺、心、脑及脑膜、肌肉等病变。4.重点讲解临床表现:早期(三症状、三体征)、中期(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衰竭型、脑膜脑炎型)、恢复期临床表现;各临床类型的特点;后发症的表现。5.详细讲解实验室检查特点。6.重点讲解诊断(流行病学资料;早期及各型的临床特征;病原体分离及血清学检查的诊断意义)。 7.详细讲解鉴别诊断:根据不同临床各类型与发热、出血、黄疸及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8.一般介绍预后。9.重点讲解治疗:治疗原则;病原治疗:抗菌药物的选用,青毒素G等使用的注意事项(早期应用的重要性及赫氏反应);镇静药、强心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肺大出血的应用。10.一般介绍主要预防措施。隐球菌病【目的要求】1.掌握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诊断要点、治疗措施。2.熟悉隐球菌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实验室检查。3.了解隐球菌的结构、发病机理、隐球菌病的鉴别诊断、预后。【教学方法】自学阿米巴痢疾及阿米巴肝脓肿【目的要求】1.掌握阿米巴痢疾的各临床类型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诊断与治疗原则;掌握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肝脓肿穿刺引流、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掌握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肝脓肿与细胞性肝脓肿的鉴别要点。2.熟悉阿米巴痢疾及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原理、病理改变、鉴别诊断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3.了解阿米巴病原的生活史、流行病学特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2时数【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阿米巴病的概念及病原体的分类。2.肠阿米巴病(阿米巴痢疾)1)一般介绍阿米巴原虫的形态结构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2)一般介绍肠阿米巴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性及流行特征。3)详细讲解肠阿米巴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特点。4)详细讲解各种临床类型的肠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解典型阿米巴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 5)重点讲解肠阿米巴病的大便实验室检查特点、诊断要点及与细菌性痢疾的鉴别诊断等内容。6)一般介绍肠阿米巴的预后及预防;简要介绍一般治疗,重点讲解肠阿米巴病的病原治疗。3.阿米巴肝脓肿:1)一般介绍介绍阿米巴肝脓肿的定义。2)详细介绍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机制,重点讲解阿米巴肝脓肿的病理解剖特点。3)重点讲解阿米巴肝脓肿的临床表现特点,简要讲解阿米巴肝脓肿的并发症。4)详细讲解阿米巴肝脓肿的诊断要点,重点讲解与细菌性肝肿及肝癌的鉴别诊断要点。5)重点讲解阿米巴病的治疗原则,详细介绍肝脓肿穿刺引流要点、手术治疗指征等内容。 疟疾【目的要求】1.掌握疟疾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熟悉疟原虫的生活史与发病、复发及传播的关系、传染源、传播媒介、发病原理、实验室检查。3.了解疟疾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预防。【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2时数【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概述:疟疾的概念、历史、现状与防治及其成就。简要介绍疟疾的临床特征。2.详细介绍疟疾的病原学:四种疟原虫及生活史,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生活史及其与发病、复发、传播的关系、传染源、传播媒介。3.一般介绍疟疾的流行特征、人群易感性、地区分布、季节性。4.详细介绍疟疾的发病机制:临床发作的原理、脑型疟疾的发病原理。5.重点介绍疟疾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解疟疾的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脑型疟疾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原理、恶性疟疾及输血疟疾的临床特点。6.重点介绍疟疾的并发症:重点讲解黑尿热的临床表现、发生诱因。7.详细介绍复发与再燃的概念,着重介绍复发与再燃的区别。8.详细介绍疟疾的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疟疾实验室的确诊依据(血涂片)。9.重点介绍疟疾的诊断依据应包含: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10.重点介绍疟疾的鉴别诊断。11.重点介绍疟疾的治疗:特别是对氯喹敏感的疟疾发作治疗,耐氯喹疟疾发作的治疗,凶险型疟疾发作的治疗。简单介绍疟疾的对症治疗。12.一般介绍疟疾的预防:一般介绍现症病人与带疟原虫者的根治。预防性服药,灭蚊,疫苗。华支睾吸虫病【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与感染程度的关系、病原学诊断技术及临床价值、诊断依据、病原治疗的方法及防治措施。2.熟悉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途径、对人体的危害、发病机理、鉴别诊断。3.了解华支睾吸虫形态特征、生活史与流行过程。【教学方法】课堂讲课【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病原学特征及其生活史与流行过程。2.详细介绍传染源、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途径,强调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为主要感染途径。3.详细介绍发病机理与病理。4.重点讲解临床表现与感染程度关系、病原学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诊断要点。5.一般介绍鉴别诊断与预后。6.重点讲解华支睾吸虫病的治疗方法及主要预防措施,强调不吃未经煮熟淡水鱼虾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 肠绦虫病【目的要求】1.掌握肠绦虫病的临床表现、肠绦虫病的诊断依据、肠绦虫病的治疗方案。2.熟悉肠绦虫病的病原学、肠绦虫病的流行病学。3.了解肠绦虫病的发病机理、肠绦虫病的预防。【教学方法】自学囊尾蚴病【目的要求】1.掌握囊尾蚴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类型、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手术治疗的适应证。2.熟悉囊尾蚴病病原学、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对症治疗。3.了解囊尾蚴病的发病机理、预防。【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囊尾蚴病的定义,病原是猪带绦虫的囊尾蚴。囊尾蚴寄生部位及绦虫生活史、绦虫卵在人体内发育成囊尾蚴的过程及存活时间,囊尾蚴在不同寄生部位的形态。2.详细讲解猪带绦虫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中内、外源传播方式以及人群普遍易感性及流行情况。3.一般介绍人体对囊尾蚴的抗虫免疫作用,囊尾蚴在不同寄生部位引起的病理解剖改变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4.重点讲解急性期和慢性期的临床表现、慢性期不同临床类型囊虫病的临床特点。特别是脑型囊虫病的临床特点,皮下结节的特点,强调脑型囊虫病中的主要症状是癫痫、颅压增高及精神障碍。5.重点讲解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三方面诊断依据。绦虫病史,癫痫发作、皮下结节等表现及血及脑脊液囊虫酶标试验、眼裂隙灯或眼B超检查,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确诊方法为皮下结节活检及脑组织病检。6.详细讲解囊尾蚴病引起的癫痫与原发性癫痫,脑膜炎型与结脑、隐脑鉴别,脑实质型囊尾蚴病与脑肿瘤的鉴别。7.重点讲解病原治疗中的内科治疗药物阿苯达唑、吡喹酮等驱虫药物的作用机理、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手术治疗的适应征。8.详细讲解对症治疗。 9.一般介绍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预防措施。具体为普查驱绦、圈养生猪及肉类检疫等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