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58447
大小:86.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0-22
《低年级德育生活化,情趣化教育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低年级德育生活化,情趣化教育的研究摘要:将德育的主体置于现实生活之中,不能将其无限制地拔高。道德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与人的丰富生活相联系。让德育从“天上”降到“人间”,有效的道德教育应当回到现实,与学生的各方面生活相联系,坚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生活需要情趣,情趣化的生活能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关键字:德育生活化情趣化渗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德育生活化就是让德育从“天上”降到“人间”,有效的道德教育应当回到现实,与低年级学生的各方面生活相联系,坚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生活需要情趣
2、,情趣化的生活能更好的进行德育教育。一、德育生活化及情趣化的概念的界定德育生活化,即是以现代生活为中心,开发利用富有价值引导功能的现代生活资源,通过道德生活实践,促进主体道德自律体系的自主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的德育。德育情趣化,即彼此心心相印,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其激励作用、创造力和破坏力都是巨大的。“德育生活化、情趣化”..的研究:在目标上,强调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追求精神境界的提高和人格完善为目的,注重最基本的道德生活认识、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整合;在方法上,强调以激发主体道德需要为核心,使道
3、德的价值取向与道德主体的动机水平之间处于适宜的激励状态,促进道德主体对道德经验自主建构;在途径上,强调通过主体道德生活实践进行德育;在内容上,强调开发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生活资源,以学生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在评价上,强调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二、德育生活化情趣化下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学生是受教育者,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人,提高人的素质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标;我们必须要在德育生活化背景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1、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学生处在由各种复杂关系构成的“生活世界”中的人,学生是在生活中生存,在生活中被
4、“文化”和被“人化”,教育的各种要素(含教师行为)和教育活动应反映学生生活背景与实际,回归生活,联系生活,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教师的行为必须引导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的价值观,良好的情感、态度并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2、学生是文化中的人..体现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是种族和人类文化遗产中的接受者;继承者、又是个体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扬者、创造者,其二学生在文化中生存和发展,学生就是一种文化主体。教师的德育行为就是要求把课程真正当作一种有文化价值的“文化资本”和精神食粮,用以熏陶学生的心灵,要为学生搭建享受文化、
5、享受艺术,继承和创新文化艺术的平台。引导学生建立和生成合乎时代精神的学生文化。3、学生是时代中的人学生是时代中的人的学生观的根本意义在于时刻从现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看待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置学生于鲜活的时代生活之中,关注学生现时代的根本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德育行为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不准”到“共同研讨分析、排除与吸收”。中学德育生活化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关心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怀学生的可能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使学生融入时代中去。三、德育生活化,情趣化策略的基本原则1、德育主体置于富有情趣的生活。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德育要
6、贴近生活,首先要把人看作是人,要将德育的主体置于现实生活之中,不能将其无限制地拔高。道德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与人的丰富生活相联系。2、德育目标贴近生活,特别是富有情趣的生活。..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正因为这样,德育目标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目标就在眼前,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做到,而不应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3、德育内容源于生活,而富有情趣的生活内容更丰富,更精彩。德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爱国主义、党团基本知识、形势与政策、道德品质、人生价值观、集体主义与团队精神、法纪与公民意识、学风与校风、
7、创新精神与竞争观念、美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对于这些理论教育的内容,我们应做深入地分析研究,综合整合,应尽可能让这些理论内容贴近生活,并融化到学生的具体富有情趣化的生活中去,从而使德育的内容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4、德育工作融入生活,而生活需要情趣。..传统教育主张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对教育的这种定位,使得人们总是把社会发展需要放在首位,向受教育者按照社会发展需要传授已有的知识和文化,以社会行为准则来规范教育对象。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作为人的真实存在,强调的是一种共性教育,没能尊重人的个性需要,完全把学生看成是
8、教育的对象。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课堂或办公室,没有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