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曲(鲍老师)

关于作曲(鲍老师)

ID:21558256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2

关于作曲(鲍老师)_第1页
关于作曲(鲍老师)_第2页
关于作曲(鲍老师)_第3页
关于作曲(鲍老师)_第4页
关于作曲(鲍老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作曲(鲍老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作曲:第一个问题:主要不是“该如何做”的问题,而是你“想如何做”的问题。作曲的范畴非常宽泛,风格,形式,体裁多种多样。有人爱写流行歌曲,有人爱写合唱,有人偏爱钢琴,或二胡,或其他某种器乐曲,有人终生从事交响乐创作……只有你确定了“想如何做”的具体目标才好研究“该如何做”。至于“斯波索宾的和声才学了小半本”,倒不是大问题,甚至暂时不识谱都不是大问题。学习音乐,主要不是学习知识,也不只是训练技术,根本的是挖掘和发展自己的灵性。如果你具备作曲的兴趣和灵性,知识和技术可以逐渐掌握。鲁迅有一篇《人生识字糊涂始》(附一),说的是“字”和“话”的关系。

2、我们许多学习音乐的朋友也正是从学习了“字”——识谱、乐理、和声之类,就开始一步步远离“话”这个音乐本体了,以至越学越偏离音乐,从此“人生识谱糊涂始”。就像人们看美女,本来可以得到感官上的愉悦,可是有人学了骨科的外科的解剖,就忘记人的外形美和气质美,结果只看到美女那枯燥、丑陋以致恐怖的骷髅或内脏,看到的是那206块骨头,是那跳动的心脏,是那蠕动的肠胃,这不是很可怕吗?当然,作曲的“解剖学”是一定要学的,我说的是不要把活的艺术学成死的知识和技术。事实上,艺术创作就其本质来说,其灵动的活力和你的知识、理论、技术不一定成正比,倒是和知识、理论、技术几

3、乎无关的直觉、灵感、想象、激情这些“别才”在起作用——“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关于这个问题,阿镗先生记录了我关于作曲和学作曲的几篇谈话,见附二。第二个问题:不同律制的乐器在一起重奏合奏的先例太多了,钢琴伴奏的歌唱就是。在创作、演奏的各个环节,除了某些民族的极其特殊的音律,一般以五度相生为基础衍生的各种音律,只要调配适当,不会有太大的冲突。12平均律是将计算出来的律制同人能接受的游移范围折衷的结果,用辛德米特的话说,“这个折衷物却冒充成了音的世界的本身”。对于一般听众,这个差别不会很明显。我

4、在写调性音乐的旋律的时候,往往用首调唱名构思,也是为了使自己接近五度相生律的天然感觉。当反过来阅读总谱或演奏的时候,才完全使用固定唱名。律制的问题作曲家要考虑,但是在实际运用时,更多是演奏家的事。弦乐的律制问题比较突出。这一方面可以向演奏提琴的音乐家请教。在小提琴上,A调的导音并不等于降D调的属音,甚至在同一个调里的同一个音,演奏旋律时和演奏双音、和弦时(例如在F大调里,演奏旋律时的A同F/A双音里的A)音高位置也是不一样的。你说,演奏家也应当用守调分析调性作品,其实,拉小提琴的都会这一手。当他看到一大串带着#和b临时记号的音符时,他必须先把

5、调性弄清楚(就是找到首调的do),不然只能瞎拉,音准都不对。我不仅提倡在掌握固定唱名外学会首调,还建议别小瞧简谱。凡说明音级(不存在音区问题的)或显示一个简单旋律(不是多声部)的时候,我不会傻到在白纸上现画五条不平行的“平行线”再写音符的地步。当然,写多声部器乐曲是另外一回事。序列音乐更不可能使用首调(没调可守)和简谱。补充一:有人问,我不想学作曲,就是想听音乐,但是我不懂音乐,怎么办?答:什么叫懂音乐?当然,歌唱者懂得发声,弦乐演奏者懂得指法、弓法,作曲者知道和声、对位、配器,是一种“懂”。但是,最终看你是否懂音乐的标准不是这些,而是你对音

6、乐是否有感受以及感受的程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音乐,并且被音乐所感动,就是懂音乐!以这个标准,业余音乐爱好者懂音乐的大有人在,职业音乐家不懂音乐的也大有人在!补充二:有人说,哈哈!居然鲍先生也提倡首调。那是落后的简单的东西呀!答:我不是提倡处处用首调,唱那些频繁转调的旋律,我肯定就用固定唱名了。但是,首调读谱,有的时候真方便,例如做和声题:1是1(大调一级根音就是do),2是2,多省事!两者都要会,需要啥用啥!再说,视唱练耳、读谱训练,说到底,是为音乐实践服务的。只要达到训练音乐的听辨、记忆、想象能力的目的,

7、用什么方法并不重要。至于作曲的时候用什么唱名,则更无所谓,谱子写出来就行。唱名是读谱人的事情,和你无关!我是学西洋乐器出身,又从小接受固定唱名训练,首调是自己在实际学习和创作中逼出来的。看到现在一些孩子只会固定,一说移调就犯傻,觉得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固定唱名之外顺便会一点儿首调。方便而已。补充三:我不知道我究竟“想如何做”,怎么办?我不知道你这个问题从何问起。那就要问你前面说的“想学作曲”是为啥?如果不是兴趣与特长所致,而是为了取得学历、拿到文凭,而又因为“嗓子不脆,乐器不会”,干不了表演,只好学作曲(这样的目前确实是多数)。那么在当前荒谬的

8、教育体制下,我也不能说你都错。不过,这已经不在我能够回答的问题之列了。如果你对作曲充满兴趣,却不知从何下手,那么告诉你,作曲的路从哪里都可以走通:你会拉二胡,兴之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