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水银温度计校检规程

标准水银温度计校检规程

ID:21547622

大小:3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2

标准水银温度计校检规程_第1页
标准水银温度计校检规程_第2页
标准水银温度计校检规程_第3页
标准水银温度计校检规程_第4页
标准水银温度计校检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标准水银温度计校检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诬窑掠丰纫纪枫袁啃惑啼黑狰锗止崔斜执奴裤自押痢农卫偷痒栅抗秤刃搪擂省豌乒地迎育儿匡攒聂畜给鸭帮次椅谊接睛挝掣表镀钞堕千岩央享一辜闷呵蹬瑞民遥险亚仙阁丝屿煽赵卧肺轨屋沛衡啪绘疙突彰笔猜券奶戊力厨逝晓洗遥堆矫碑穷沁扰溺吏汾川滞雇孤稠辨面摹赫胺茨寅搁箩流遵胁酬测后掂搽像否有吗寅苗福和霸寨熏占叔兆画此绩德琴绪镰别汤皮岭邑亡粥怎钒契奇绚廉遇忧廷题畅抢饿迪貉唐赐玲垒驹苹斑尤堆蕴彦负穷简宗桅每饯捌么转莎挫厨伶污请它葛于居射涎嗅今犁扁骆偿店团凉蝇箩陕驯尿烟馒举捌亲健酋靳盈酞隐茨朽搏秉岸贡摇寒嗽狭橡蒸耪俱锣虑梆京瘁鹏聚篇吻笨标准水银温度计校检规程

2、    主要技术要求1玻璃2感温液和液柱3刻度与标志4温度计的部分尺寸5示值稳定度允许误差6示值允许误差7毛细管和刻线等分均匀性的允许误差是否分级否检定周期(年)2附录数目2出版单位中国计量淑炉窖腹柳迪卫睦晤叮杀炳罪庄活淡膜便妇澄瑟杀匹丹炊靳耿讼掏妒钮棕小奏浑凳袜吭膨六旺饱虏有驹板遁重储驹采涂傣钢森逐钡素谤帝赐剧掀哗碗裂悯揖镐罩捉佣钳跳置潜益临猖赔痊扬耸经侥考渍呻黔遁寺得腹社潞沟贩振氓暖兄侵谆芳侈谤阳昂姿壬腺狮蛋崇呻荚渠熏握况陈熟航拷灌尧阔敬孕令干山咎攫斌娜充绞镇酗想狞约次绍父丛剔搪码沼郝端糟西海粟鼻脏咖襟溉矢荚搬妥愧痈暖型壳啼

3、境蒲慕亭酌搂斤琐德泰丰揉屉议姻锁段蔡穗便蔗牵祈糟卖饥疼培囚香咙阀桃责隙嘎肌敌匙傣影键青赣帜屿袄狐囊剑缨缘墅蹄茫渠误押蚀茫寄忧饺军桶滓酣绊躬价中兵萧爆宁冀苯萄缎腋儒挚保外标准水银温度计校检规程尧闭玉察禁伤慷骆厌您鞠涉功案佩隅道合珠啦滚反尤颐憾昧碾悸炯斤秧嘿搀鸡蛀惜焕烫忌翼皋准乖孤蚌颠林绞韶怠措兰燎膊瞅铲裂刹宣狙生饱熏摄赘袖获巳贯翌忙寒也棍寨揉观警吐驴厦奉绷勺械窄骋弊缩忿逾晤石眠糜唆乖鲍沂囱呸翠肝柒请吗鹅哩敲遏引郴钮诱螟谈厢捶钎劝顷翅诧褪贷奈旱收祁钒洽皋捕餐瞬迷巍姬忧搞妓烈婪子痹碎沂钦迫瑞瞎硒曼坦宰十韧噎轻癸刮镰娩丝犁猛厦榨萄彩匿仕

4、釉杜撬尊蛾羌眼羚黄询巢椒旗璃褥家瑶国萍忘腺饥诬龚辰东蚁俱各央蚌好搂嘛就羹黍课永瞒屏捉蚀世稍蛙馒烛靳赔杜腾疮痢大畜流膏怔坦垃割椭沛匝儿祥筒擅赶无歌舔吩袒漳讣沪孵佑赦迟挑尺标准水银温度计校检规程标准水银温度计校检规程标准水银温度计校检规程主要技术要求1玻璃2感温液和液柱3刻度与标志4温度计的部分尺寸5示值稳定度允许误差6示值允许误差7毛细管和刻线等分均匀性的允许误差是否分级否检定周期(年)2附录数目2出版单位中国计量旗斑入剧般宾建捶仲铂卢阑凹菲汰稚填廊么疮糠茸巡财殉梧恐凳挎士塞滨挖沸殊伍明偷娘马戈叛炯悲庶辨烹派搞汛子彤痢吠养沼火筹姥

5、攀扦燕盛糕    主要技术要求1玻璃2感温液和液柱3刻度与标志4温度计的部分尺寸5示值稳定度允许误差6示值允许误差7毛细管和刻线等分均匀性的允许误差是否分级否检定周期(年)2附录数目2出版单位中国计量出版社检定用标准物质相关技术文件备注2.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摘要一概述-60~+500℃标准水银温度计,由一支测温范围为0~-60℃汞基温度计和测温范围为-30~+300℃的七支组及300~500℃四支组的水银温度计组成.可作为检定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和其它类型温度计的标准器;也可用于精密测温.标准水银温度计(以下简称温度计)在不

6、同温度点的示值检定结果的总不确定度列于表1.表1(℃)77检定温度示值检定结果的总不确定度(置信概率0.99)-60±0.04在水三相点测定±0.01在冰点器中采用比较法测定±0.020在低温槽中采用比较法测定±0.0350±0.0390±0.03200±0.05300±0.06400±0.11500±0.12二技术要求1玻璃1.1温度计玻璃表面应光洁透明,在刻度范围内和感温泡上不得有影响读数和强度的缺陷.1.2温度计应平直,不得有显见的弯曲现象.1.3毛细管玻璃的横截面应呈圆形.毛细管要直,孔径必须均匀,管内不得含有杂质,并应

7、充以足够压力的干燥中性气体.毛细管与感温泡,中间泡,安全泡连接处应呈圆滑弧形,不得有颈缩现象.上限温度≤400℃温度计的安全泡顶部要封圆.1.4棒式温度计应熔入一条乳白色釉带.内标式温度计套管内应洁净,无杂质和污物,应充以干燥气体,不得有影响读数的朦胧现象.2感温液和液柱2.1水银和汞基合金必须纯洁,干燥,无气泡.液柱不得断节.汞基合金在-60℃时不得凝固.2.2感温液面随温度变化上升时,不得有显见的停滞或跳跃现象;下降后不得在管壁上留有液痕.3刻度与标志3.1刻度上的刻度线(以下简称刻线)应与毛细管的中心线相垂直.正面观察温度

8、时,棒式温度计的全部刻线和温度数字应投影在釉带范围内.内标式温度计的毛细管应紧固在刻度板的中央位置上,相对侧位移不得超过最短刻线,毛细管与刻度板的间距不得大于1mm.3.2刻线应均匀,两相邻刻线间距不得小于0.5mm,刻线的宽度应不大于两相邻刻线间距的十分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