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与鲁迅的日本观异同

周作人与鲁迅的日本观异同

ID:21547523

大小:6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2

周作人与鲁迅的日本观异同_第1页
周作人与鲁迅的日本观异同_第2页
周作人与鲁迅的日本观异同_第3页
周作人与鲁迅的日本观异同_第4页
周作人与鲁迅的日本观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作人与鲁迅的日本观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周作人与鲁迅的日本观异同  一、引言  鲁迅在《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中指出:据说:像日本人那样的喜欢结论的民族,就是无论是听议论,是读书,如果得不到结论,心里总不舒服的民族,在现在的世上,好像是颇为少有的,云。接收了这一个结论之后,就时时令人觉得很不错。例如关于中国人,也就是这样的。明治时代的支那研究的结论,似乎大抵受着英国的什么人做的《支那人气质》  的影响,但到近来,却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结论了。一个旅行者走进了下野的有钱的大官的书斋,看见有许多很贵的砚石,便说中国是文雅的国度;一个观察者到上海来一下,买几种

2、猥亵的书和图画,再去寻寻奇怪的观览物事,便说中国是色情的国度。连江苏和浙江方面,大吃竹笋的事,也算作色情心理的表现的一个证据倘到穷文人的家里或者寓里去,不但无所谓书斋,连砚石也不过用着两角钱一块的家伙。  一看见这样的事,先前的结论就通不过去了,所以观察者也就有点窘,不得不另外摘出什么适当的结论来。于是这一回,是说支那很难懂得,支那是迷的国度了。  ①鲁迅话锋一转,接着指出:倘使长久的生活于一地方,接触着这地方的人民,尤其是接触,感得了那精神,认真的想一想,那么,对于那国度,恐怕也未必不能了解罢。  ②而《活姿态的中国

3、》的着者内山完造先生,恰恰是二十年以上,生活于中国,到各处去旅行,接触了各阶级的人们的,所以来写这样的漫文,我以为实在是适当的人物。事实胜于雄辩,这些漫文,不是的确放着一种异彩吗着者的用心,还是将中国的一部分的真相,绍介给日本的读者的。  ③虽然鲁迅认为在1935年中日交恶的年代,对内山先生的这本书,日本的读者看后所得出的结论肯定不同,但他的结论却是:据我看来,日本和中国的人们之间,是一定会有相互了解的时候的。  ④不言而喻,鲁迅在这里强调的是,通过全面、深入的接触,直至能够感得了对象国的精神,是真正了解对方的前提条件

4、与路径。虽然如黄遵宪、王韬等或有洋洋大观的日本记述、或也不乏真知灼见,但由于他们或身份、地位特殊,或有语言障碍等,很难真正深入地接触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底层的日本一般民众,从而感得了那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对日本的真正了解,或曰中国人的接近实际的日本观只有到甲午战后大批中国青年赴日留学,才得以实现。  当时多数的留日学生生活是清苦的,所谓下宿的生活,使他们直接与日本的下层社会相接触。中国学生初到日本,吃到日本饭菜那么清淡,枯槁,没有油水特别是在下宿或分租房间的地方。  ①留学生的下宿供膳尚用热饭,而日本人家则

5、大抵只煮早饭,家人之为官吏教员公司职员工匠学生者皆裹饭而出,名曰便当,匣中盛饭,另一格盛菜,上者有鱼,否则梅干一二而已。傍晚归来,再煮晚饭,但中人以下之家便吃早晨所余,冬夜苦寒,乃以热苦茶陶之。  ②至于当时的周氏兄弟,过的则是完全日本化的生活。这是因为我们觉得不能吃苦何必外出,而且到日本来单学一点技术回去,结局也终是皮毛,如不从生活上去体验,对于日本的事情便无法深知的。  ③据周作人的回忆,他们两兄弟住的是日本普通下宿,上学时穿学生服,平常只是和服穿裙着木屐,下雨时或穿皮鞋,后来也改用高齿屐了。一日两餐吃的是下宿的饭

6、,在校时带盒饭。总之,衣食住各方面过的全是日本生活。他们不但没有感到什么不便,惯了还觉得很有趣。这里不仅包含了对日本人民普通生活的切身体验,而且还是对日本生活中保留的中国古俗、中国民间原始生活方式的重温,从而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  ④鲁迅曾为了专心学医而到远离东京的仙台,那里当时没有中国人,这样的环境,正如周作人所说,即便只在语言上,也使鲁迅的日语精进很多。而周作人后来也搬家到很少留学生且更加庶民化的麻布区森元町,与裱糊匠、剃头匠为邻。这种如同三等车厢一般的市井生活,使周作人对日本的体验更加接地气。  留学期间,周作人

7、还常到被称为寄席的杂耍场去听落语,被这种曲尽世态人情的讲笑话的民间艺术深深感染,从中发现日本民情与语言文字中的谐趣等。  鲁迅留学日本八年,而留学日本六年的周作人中间未曾回过一次家,又与羽太信子结婚,多次声言视东京为第二故乡。周氏兄弟而外,像郭沫若、郁达夫、戴季陶等亦多如此。正因为他们留学日本多年,对日本有深切的感受,所以他们的日本观与浮光掠影的臆断就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直到今天,周氏昆仲对日本的意见、戴季陶的《日本论》依然受到重视的理由。  诚然,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没到过日本的情况下,也写出了《菊与刀》那样的名着,

8、但那毕竟是一种特例,而且对于真正了解日本的人来说,还是能从书中感觉出一种着者对日本的隔膜来。  另一方面,正如周作人所常提及的,他和鲁迅留学日本是在明治末期,所以他们昆仲所切身接触、所感得日本社会的精神,也只是明治时代的日本。而且,两人的主要活动区域是东京,所以可以说是以明治末年的东京为代表的日本。周作人指出:我的东京的怀念差不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