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46808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通感的泛时性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通感的泛时性特征 摘要:语言并不是静止的,从历时态的角度看,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影响语言发展的原因很多,通感只是外部原因中的一个,但是作为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修辞和认知手段,它对语言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所以值得对通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本文以中俄语料为基础,阐述通感在汉英俄中的定义和产生共因探讨了通感的泛时性特征。 关键词:通感;定义;共因 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在浓缩了其主要思想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有两条重要的分叉路之说。第一条分叉路是对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的确定,即对语言和言语要
2、有所选择。第二条分叉路则是对共时态和历时态的选择。在第一条叉路点上,索绪尔确定了研究对象为语言,第二条分岔路,则选择了共时态作为研究的主体。对此索绪尔用下棋比拟语言的运行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下棋前规则就已经存在,而且在下每一步棋之后还是继续存在。如同语言也要遵循符号学永恒的原则。下棋过程中,是从一个平衡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用术语来说,就是从一个共时态过渡到另一个共时态,这种过渡只需一个棋子的移动,同样语言里受变化影响的也只是一些孤立因素。下棋的全局走法就是历时态。在他的另一个比拟中提到,把一棵树木切断,从横面
3、切断所看到的就是共时态,纵面切断看到的就是历时态。我们不否认共时态的重要性,但是历时态作为另外一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同样不容忽视。共时态和历时态是一对矛盾体,它们的关系是对立又统一的,因为语言不是完全静止的,而是发展着的社会现象。之所以会不断发展有很多原因,除了语言内部新旧成分间的矛盾、系统可能性于习惯约定性之间的矛盾等作为外因的通感对语言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通感的定义 关于通感,西方学术界开始系统的理论研究相对较早,把它称之为Synaesthesia。根据《Webster'sDictiona
4、ry》上的记载,Synaesthesia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是把“together”“和sensation”合写在一起,意思就是“一起、共同感觉”,而中文与之对应的译法就是“通感”。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通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使用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但是真正发现通感并对它进行系统研究却直到1962年才开始,这一年在《文学评论》的第2期上,发表了钱钟书先生的《通感》一文,文章中提到:“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
5、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 无独有偶,《苏联百科词典》对通感也有如下的解释:CИHECTEЗИЯ(oтгpeч.synaisthesis-соощущение),явлениевосприятия,когдаприраздраженииданногоорганачувствнарядусоспецифич.Длянегоощущениямивозникаютиощущения,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едр.органучувств(н
6、апр.,《цветнойслух》――звуковыепереживанияпривосприятиицветаит.п.). 由以上三种语言对于通感的解释看来,管中窥豹,可见通感并不是任何一种语言的独有现象。通感这种全人类共有的心理现象,反应到各个语言体系中,不受时间,不受地域的影响,被英国语义学家界定为具有“泛时性倾向”(PanchronisticTendencies)。这与通感的形成原因是分不开的。 二、通感形成的共因 首先,通感是建立在生理基础上。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觉主要有触觉、味觉、嗅觉
7、、视觉、听觉和意觉,这些感觉的得到需要借助不同的感觉器官(意觉稍有特殊,不是由感官直接得到,需要想象的参与,这里暂不做讨论。)比如,视觉就是眼睛,听觉就是指耳朵,表面上看各感官各司其职,仿佛互不干涉。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讲,人类从看到一个物体,到产生看到物体的感觉,是有一个内在的过程的。身体上的感受器首先接受外部的一个刺激,信息经过感受器的处理转变为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递到大脑的特定区域引起该区域的兴奋,才能产生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而现代生理神经学研究表明,人类五官中每一个感觉系统在
8、大脑中都有各自的感觉区来负责对应的神经冲动。但这些感觉区并不是是单独存在、互无联系的,当信息到达指定区域产生较强的兴奋时,还有一部分相对较弱的感觉冲动会投射到相邻的其它区域,这时候自然会产生复合感觉,即神经中枢会给不止一个感觉器官以回应,就产生了通感。这就是通感产生的生理基础,而这一基础不以国别民族为区分,而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 “跨感觉迁移假说”和“新生儿感觉互通假说”认为,婴儿在四个月大之前,对于外界的刺激是不加以区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