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 模式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 模式

ID:21540270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 模式_第1页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 模式_第2页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 模式_第3页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 模式_第4页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 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 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在全国首先设立了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这是国家教委专业目录外的特批专业,于2003年开始正式招生。在长期的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明确了培养目标,具备了较完整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坚实的办学条件。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新的培养计划,重视课程建设,实施微电子制造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使微电子制造专门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完整、科学、合理,在微电子制造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本文就如何构建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以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谈谈我们的一些

2、设想和建议。1“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现状高等学校应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教育理念广为为接受,产学研结合是高校实现三大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近20年来,国内外许多高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在实践中,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模式:1.1工程研究中心模式: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组织下,选择有优势技术的学校或学科专业,设立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工程研究中心”,或以一个大学群为依托,成立“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这是发达国家颇为成功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1.2大学科技园区模式:1951年

3、,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区-一“硅谷”。由于“硅谷”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影响。“硅谷”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与大学之间的互动发展。1.3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三明治”模式和“交替型”模式。“三明治”模式是把学习分为3个阶段(“3—1—1”)[1],这是一种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双向参与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2“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学校园周边地带既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大

4、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延伸。2.1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趋势实行产学研合作,可从源头上改变科技、教育、经济领域互不相关的体制割据状态,可集聚和提升各自的核心竞争力[2]。大学为社会服务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已成为世界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共同趋势,产学研合作是完成大学使命的重要途径。2.2“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拓教育市场,用国际先进技术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的进程,为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国内外企业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强、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已成为高校寻求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

5、求[3]。2.3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深入开展的关键建立利于长期合作,能够取得实效的产学研合作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的关键和难点。寻求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各方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是当前产学研合作领域研究的重点。3“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及其国际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3.1产学研合作主体的价值取向不同,难以形成共同利益的基础。由于合作各方价值取向的不一致,目前产学研合作难以建立长期有效合作,使得产学研合作健康发展缺乏动力,双方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6、这已成为产学研合作发展的主要瓶颈。3.2高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和自身办学条件对产学研合作的制约。如何突破地域环境和自身办学条件的束缚,拓宽视野和思路,因地制宜开展产学研合作,这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3.3高校缺乏有效的与社会交流的渠道,产学研合作伙伴资源尤其是国际知名企业不足。许多高校尤其是办学历史较短的高校目前仍然处在相对封闭的办学环境中;企业更不用说是国外企业同样对高校缺少了解。这种状况使产学研合作缺乏必要的前提和条件。因此研究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目前微电子专业的建

7、设特色要求,也是主动适应高等工程科技教育发展必然。4“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探索微电子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理论基础”和“工程训练”互相融合、“平台+模块”的课程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宽松的跨学科选课机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创新学分,强化复合型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按照实施计划,我们开展了如下工作:4.1完成了专业创新教育教学思想调查研究研究现代高等教育理论、思想和观念。探索现代高等教育地位和作用、时空观与人才观,教

8、育教学的主要素、知识、能力、素质。已经调查研究了浙江工业大学等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