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ID:21534219

大小:57.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2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_第1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_第2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张晓东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第二初级中学256200牛顿讲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根据已知的原理和事实,凭借直觉所做出的似真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纵观数学发展史,我们发现很多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然后再设法证明的。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猜想、欧拉猜想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猜想的提出,才使得后来的学者努力探索,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猜想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

2、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把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学会探索。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勇于猜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的应用启迪教学,引导学牛.大胆猜想,将学生内在的这种强烈需求激发出来,让学生亲身感受猜想的威力,享受猜想的喜悦。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猜想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提出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就可以诱发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

3、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我们绝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三、展现知识发生

4、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归纳猜想能力归纳是以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它包括不完全归纳和完全归纳两种。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事物特殊例子的观察与综合,将事物的共同特征加以概括,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并且依据本质特征提出关于某事物的一般性猜想。通过这种归纳猜想,学生就可以得出一些数学结论。如在讲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定理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来探讨研究的: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然后引导学生研宄:“过它们的一个顶点能引出几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学生立即

5、动手就在练习本上画起来,不一会儿就得出结论: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引不出对角线,过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一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过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就可以引两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过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三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这吋就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它们的规律,作出猜想: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能引出多少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了多少个三角形?这吋学生很快地猜想到:即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这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了n-2个三角形。最后学生很轻松地

6、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因为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这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了n-2个三角形,又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这n-2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n-2)·180°,此即为n边形的内角和。四、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类比猜想能力类比猜想,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猜测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猜测方法。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指出: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类比。数学史告诉我们:很多关键吋刻,数学家巧妙地运用类

7、比推理,得以数学发现,在科学道路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在中学教材中有很多明显的类比: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类比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从分数的性质类比出分式的性质,从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类比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但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引导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五、注重实践检验,正确评价猜想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猜想也有两重性。一方面它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见,另一方面这种判断和预见也冇可能是错误的。因而对待猜想必须运用严格的逻辑分析和演绎推理来进行证明或举出反例淘汰错误的猜想,这是教学的一个原则。一

8、旦发现猜想的结论不符合事实应马上修正和放弃,不能死抱不放。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在讲解完边角边定理后,向学生提出:“两个三角形如果有两边及其中的一边的对角相等,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时,很多学生由边角边定理理所当然认为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这吋教师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画AABC,使AB=9cm,AC=6cm,∠B=40°,学生画完之后让全班同学互相比较所画图形是否一样,而后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