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23522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以旧孕新巧妙导入新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旧孕新巧妙导入新课 浙江高中语文的教材,分为两大块――其一是苏教版《语文》(必修1-5),其二是人教版的《外国小说鉴赏》和《论语选读》。教师的教学按照这样的顺序,七本教材逐一完成。《论语选读》的教学一般安排在高二下,即完成必修任务、语文学考之后,开始高考第一轮复习之前。而高中语文必修、选修的教材,大部分是侧重小说、散文的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和古文。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其“语录体”重对答式的文体,学生是首次接触。《论语》的组合形式是“篇”和“章”。“章”是相互独立的段落,“篇”
2、是若干“章”的集合。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没有严密联系,只是大致以类想从。这种散落缺少严密内外部逻辑联系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无所适从。教材虽经编者的筛选萃取,但是对于普通高中生来说,还是一座门槛高高的陌生殿堂。学生们之前在初高中语文课上虽有相关知识的一鳞半爪,但终究不成体系,陡然接触《论语选读》,一时间难以理解这些森严篇章的陌生内涵。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知识迁移的方法,帮助学生打破学习《论语选读》的陌生感,在短时间内走进课文。 切入教材,打破文体陌生 《论语选读》教材“前言”的设计部分有道:“全书十五课,大体分为
3、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哲学四个方面。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类只是为了阅读上的便利。具体材料的归类多着眼于某一点,并不排除从其他角度进行解读”这就提醒教师,教学的顺序也未必要从第一课《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一句突兀的语录开始。“学习与教育”部分第十三课《沂水春风》恰恰是导入《论语选读》教材最好的切入口。 《沂水春风》(即“侍坐章”)是《论语选读》中罕见的一段长篇,其文体不同于一般的语录,而近似小说。王恒展教授在《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一书中有所提及:“《论语》中的某些个别篇章篇幅较长,具
4、备一定的情节,描写较为细致,形象生动传神,已经具备了小说的主要因素。”《沂水春风》中的种种小说因素,恰恰和学生在《外国小说鉴赏》以及《语文》(必修1-5)中学习的小说技巧“不谋而合”,给学生的感觉是熟悉而亲切。 叙事完整,情节起伏――对应“情节与结构”《沂水春风》开篇一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点明“侍坐”背景,孔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抛出话题――这是情节的开端。子路、冉有、公西华三弟?M行了各具特色的述志加上孔子的简短提问与点评是情节的发展。曾皙“莫春
5、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众不同的述志与孔子“吾与点也”的喟叹――这构成了情节的高潮。曾皙发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和孔子对各弟子言志的点评自然成为情节的尾声。 子路抢先发言后的“夫子哂之”,之后三子发言前的三个“尔何如”,再加上四子回答时语言格式的统一与语言内容的差异,造成结构的“层层递进”、情节的“跌宕起伏”;前文孔子对子路的“哂之”,在后文孔子的点评“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中也形成一组伏笔与解答…… 笔者认为,这样经典的叙事式情节,典型的小说式情节与结构,完全称得上是
6、小说“情节与结构”学习的古文版范例。只要稍加分析,就和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融为一体,增加了学生对新教材的认同感。 人物塑造,性格鲜明――对应“贴着人物写”游国恩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提到:“《论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了人物形象,例如《先进》篇弟子侍坐章,仲由的坦率,冉求、公西赤的谦逊,曾点的洒脱,以及……,都写得具体生动。”《沂水春风》运用传神写意的笔法,刻画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鲁莽却自信的子路:“率尔而对”的鲁莽,“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筹备战争自信与坚定,表露无遗
7、;谦虚加上务实的冉有:“……,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看出他富国强民,礼待人才的沉稳与务实;谨慎但善言的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在谦虚中透露出治礼与外交的才干;守礼却出世的曾皙: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潇洒出场,“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诗意表述,流露出优游从容、无所牵碍的心境。 循循善诱的孔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开场白;对子路颇含深意的“哂”字,把批评局限在一个淡淡的表
8、情中,体现出他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于谦虚谨慎的冉有和公西华的表现则未置可否、淡淡赞同。对曾皙“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的鼓励和发自肺腑的一声长叹“吾与点也!”,在孔子不断的循循诱导下,弟子各言其志,教学氛围恰如“沂水春风”。 综合看师徒五人的群像塑造,又恰好符合高中语文必修中小说欣赏的人物塑造内容,更与《外国小说鉴赏》“贴着人物写”中的“圆形人物”“扁形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