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14758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读懂思维过程 建构语言桥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懂思维过程建构语言桥梁 刚步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作为成年人往往读不懂他们――为什么他们总是答非所问;为什么简单的道理,他们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完整的练习题能被他们理解的支离破碎…… 反思课堂现状,找准教学原因 笔者从事了十几年的高年级数学教学,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两年接了一年级的教学,刚开始时居然感觉非常焦虑。精心备好课,信心满满地走进课堂,等走出课堂时学生却还是迷糊的,笔者也甚感头痛,和学生的语言沟通成了课堂中存在的最大障碍,这是怎么啦? 为什么和学生的沟通会让笔者感觉到困难?刚上小学
2、的孩子用的是生活语言,而数学老师明显偏向于数学语言。我们常说:“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的组成,除了概念、语法,还有特定的符号。”事实上,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有些是共享的,但有些却并不一致,这就是数学语言和生活语言某种意思上的不连续性。这两种语言中的不连续性是造成师生间相互理解困难的首因。 数学语言是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是数学思想的最佳载体,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叙述语言、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等,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此可见,解读数学语言,是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不二法则。 推敲叙述语言,发展语言素养
3、刚开始接触数学的学生和已经学了几年的学生,他们观察对象的关注焦点是不同的。比如,讲解5以内的加法:看图说话(如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生1:女生都扎着辫子,男生没有扎辫子。 生2:有的穿着红裙子,有的穿着紫裙子。 生3:有许多漂亮的花,我最喜欢花了,我妈妈也种了好多,老师你也喜欢花吗? …… 老师的意图是希望学生看着图,说一说图中包含的数学信息。但谁能想到这群刚刚接触数学题的学生,硬是说了这么多生动优美的句子,让数学课上出了语文风格。 提问时稍作修改,让目的更明确。笔者说:同学们,
4、今天我们要从数学角度来观察物体。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在图上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有学生说:图中有3个女小朋友,还有2个男小朋友,一共有5个小朋友。也有学生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5个小朋友。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从生活中来,当他们的大脑中还没有形成“数”的意识时,对这幅图的理解是多元化的――人的衣着,花颜色、形状、事情的发展等等。而当我们把“数”这个前提抛下去之后,学生就达成了一个共知的前提――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阐述问题――打破了师生之间思维的不对等性,架起说话沟通桥梁,避免了老
5、师和学生之间理解的偏差。 运用图形语言,融入认知体系 在数学中有些符号的运用是一种人为规定,而这种规定并不像数学中的法则那样可以“讲理”。遇到这种情况,又如何把它们介绍给小朋友呢? 案例1:老师一般会作如下介绍:一个对一个地比,小松鼠有多少(如下图)。我们就说,5只小松鼠比3只小熊多,就可以这样写:5>3,读作:5大于3。“>”叫做大于号。并说明“开口一头对大的数,尖的一头对小的数。” 这是老师用自己的语言,把数学知识点告诉了学生。事实上学生们还是困惑,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这符号来表示谁比谁多;为什么要一定是“开口
6、一头对大的数,尖的一头对小的数”,不能反过来吗?所以,在后续练习中总会出现大于号和小于号全弄反的孩子。至于为什么就用这样“>”的符号表示,要我们纯语言来描述清楚,真的有点困难。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图形语言来说明(下图)。 左边的计算条有2格,右边的计算条也有2格第一幅图,比一比哪个多。这时我们可以上下各画一条横线进行比较第二幅图。观察图,发现两条线是平的,左右两边上下一样高,说明它们同样多。电脑演示:把中间的两个计数条都去掉,剩下?商跗叫械暮嵯叩谌?幅图,再演变一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等号”,平时可以这样写(板书:=),
7、最后得出2=2,“=”表示左右两边大小一样。 接着,运用同化的方式,把它迁移过来,从而认识大于号。左边的计算条有3格,右边的计算条有2格第一幅图,我们同样画线条比一比,发现因为左边有3格,右边只有2格,画出的线条成这样第二幅图。再演变一下,抽象出“>”第三幅图,因为3比2多,所以用“>”连接,即3>2。通过图形的转化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了“>”这个符号,同时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开口一头对大的数,尖的一头对小的数”理由。 教师要想和学生完美沟通,首先要明白学生关注的思维对象,弄懂他们的思维过程。对于一些比较难用语言描述清楚的规定,我
8、们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情景,在情境中自动把规定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如此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要学的知识要点。 读懂符号语言,理解深刻含义 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填空3+2=()+1,学生会写3+2=(5)+1。你让孩子自己检查一下,学生会说,没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