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探讨:社会的发展对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必须以更加主动积极、更加开放的状态来进行改革和发展,调整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探讨 传统教育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由此形成了教师教学以教材讲授为中心的模式。由于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因此,创新、
2、改革成为当代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主题,本文就新时代下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一些探讨。 一、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教师应重视音乐的感受与鉴赏教学,遵循音乐艺术的感知规律,注重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聆听、感受音乐入手,以探索音乐本质特征为出发点,去探索、发现音乐美,使每个学生获得听觉的美感和
3、个人情感与心灵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 高校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不仅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音乐特长和特殊爱好,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此,课程内容“应该体现多样性与可选择性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应把“普遍参与”和“因材施教”
4、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想象、音乐创作、音乐评价等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要遵循音乐教学基本规律,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本理念,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将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渗透在不同的模块学习中。 三、注重音乐欣赏,推进音乐教学的改革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学生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前苏
5、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 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地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情感去感知、体验所昕到音乐音响。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学生方法,音乐欣赏课可以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达到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通过欣赏各种中外优秀声乐、器乐作品,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想象力。提高学生感受、
6、理解音乐的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了解民族音乐,接触外国优秀作品等,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艺术修养。 在音乐欣赏中,需要创设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这种氛围首先来自于教师的语言。欣赏音乐之前,用抒情的语调和优美的语言描述乐曲的意境,为学生营造联想的空间。当乐曲结束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谈欣赏的感受。这时,学生的表述有的能比较贴切、生动,也有的比较直观化,甚至有些零乱。由于受到老师开始叙述时的感染和启发,表述都会带来些散文味。学生表述的同时,教师除了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还要注意在这
7、些表述里搜寻素材。当学生表述接近尾声时,把这些素材组成一篇即兴的散文,随音乐朗读。这样,就把老师与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融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乐曲美感的体验和感悟。 四、拓展学生音乐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突出学生主体性 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意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它们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但又蕴涵在音乐鉴赏、表现、创造活动中,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8、音乐课的课外资源很丰富,有广播、电视、电影、磁带、cD、X络等,教师要具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在课堂内外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与他人的音乐交流,积极参与社会音乐活动。这样我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