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11330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浅析北宋古琴曲《醉翁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北宋古琴曲《醉翁吟》:古琴曲《醉翁吟》,创作于北宋时期,是有感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创作,由苏轼填词后,成为流传后世的琴歌。音乐清丽、感情浓烈,情景交融,词曲均为上乘之作。 关键词:醉翁吟;古琴曲;琴歌;依曲填词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之时,因政治上失意,寄情山水排遣愁怀,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文章以大量的排比句,赞叹大自然之美,句子整齐而富有变化,错落有致,节奏明快,语言音调响亮和谐。 这篇文章遐迩闻名。十余年后,太常博士沈遵特意循“醉翁老人”足迹到滁州观光赏景。饱览鸣泉山景,于文中的描写,深受感动,浮想联翩,于是创作了一首宫声
2、三叠的琴曲《醉翁吟》(后来也称《醉翁操》)。琴曲清丽流畅,迅速流传开来,欧阳修听了之后,非常感动,回忆起十年前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往事,感触很多,认为琴曲非常真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并写下诗句以表感激之情,“《醉翁吟》以我名,我初闻之喜且惊。””沈夫子,恨君不为醉翁客,不见翁醉山间亭。” 在宋代的音乐社会生活中,古琴艺术曾占有极特殊的地位,由唐至宋,琴艺由于和整个知识阶层的艺术审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成为当时最适于表现这一阶层人物情感意绪的器乐种类。君王大臣,文人墨客皆涉足琴艺附庸风雅,词人、琴家或填词以寄托情志,或度曲以抒发胸襟情怀,琴乐几乎成为人格精神自
3、我塑造所不可缺少的一面。 沈遵的《醉翁吟》受到欧阳修的赞扬,并受到文人琴家和士大夫的欢迎,甚至积极的依曲填词。欧阳修曾应沈的请求为该曲作了词。“然调不主声,为知琴者所惜。”美中不足的是,可能这首琴曲过于器乐化的原因,所填歌词,效果都不理想。 三十年后,欧阳修、沈遵相继去世,终成遗憾。沈遵的琴友庐山玉涧道人崔闲,一直记挂此事。崔闲弹奏过三十多首琴曲,对倚声配词很有兴趣,他非常喜欢此曲,深感没有合适的歌词相配,于是将原曲略加定谱整理,请诗人苏轼为之填词。苏轼不仅是著名文学家,而且极赋琴学修养,曾多次为琴歌填词。他还是欧阳修的学生,对老师有着深厚的情谊,对填词之事
4、欣然应允。由于两人都很熟悉这一题材,合作得非常顺利,“闲为弦其声,居士倚为词,顷刻而就,无所点窜。”苏轼的填词使得琴曲更加升华,成为一首著名的琴歌。 “琴歌”这种音乐艺术形式,即唱古琴曲或用古琴伴奏歌唱。孔子《论语·阳货》云:“闻弦歌之声”, 《墨子·公孟》云”弦诗三百“等,就是指的以琴瑟伴奏的歌曲。汉魏时期的乐府民歌,有一些便是著名的琴歌。 自魏晋以后,古琴受相和歌的重要影响,演奏与歌唱结合,以琴伴歌成为一种重要的演出形式。琴家经常与文人合作,文人写词,琴人谱曲,从而创作出许多流传后世的名曲篇章。 琴歌由于使用古琴伴奏,弦长音缓的特点,演唱时大多一字一音
5、,古朴典雅,浅吟低唱,声韵悠扬。琴歌的音域也比较宽广,有的可以达到两个多八度,具有细腻深刻的表现特点。 苏轼填词《醉翁吟》曰:“琅然,清园,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涓涓,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禽夜猿。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兮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请听徵外三两弦。” 词意在吟咏山水美景的同时,寄深情于醉翁老人,表达了深切的回忆思念之情。意境深邃悠远,句子长短有序,优美、生动而活泼,读来朗朗上口,唱来舒展流畅。通过音调的抑扬、层层推进,使句式加强节奏感。从视觉到听觉,增强形象的
6、生动性,由景生情,可使诗、文、的情感抒发更强烈,形象刻画更鲜明,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古琴演奏中的散音,悠长旷远,适于表现幽深静谧的意境;泛音则空灵清澈,适于表现清淡飘渺的画境;按音以及颤音、滑音、吟猱音的变化细腻而富于表情,宛若倾诉的语声。这些音乐特质,都使得琴乐截然不同于唐宋以来歌舞戏乐热烈、喧闹的音乐气氛,而倾向于在另一方面自觉地追求“静谧”的审美意境。这也恰使琴乐更适合于高洁清远、遗世独立的这种心境意蕴的情感表达。 “琅琊幽谷,山川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日《醉翁操》,
7、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其有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东坡居士以补之云。”(见《东坡乐府》卷二) 山泉飞瀑,流连忘返,看似遁世生活的描写,琴音表达出的情绪,却是当时社会生活现状在其心中的曲折反射。山水之美纵然可以作为愤世之情一种心理上的补充和情感上的平衡,但在这种表面的消极静观心态中,毕竟掩盖着对社会人生的抱怨与痛苦。在这里,自然山水显得格外亲近,而从人
8、格上求得人与自然的互融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