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暗示法则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暗示法则

ID:21508878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暗示法则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暗示法则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暗示法则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暗示法则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暗示法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暗示法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暗示法则  摘要有一种说法:“心理暗示能使人把面粉当成了药剂,治好了你的病,也能使人把药水当毒药,喝送了命。”这句话形象地阐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前者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后者为消极的心理暗示。简单理解,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情况下,通过议论,行动,表情,服饰或环境气氛,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暗示的观点,意见,或按照暗示的方向行动,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仅能挖掘出你成功的潜能,还可建立起受教育者对象骄人的自信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暗示情绪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1心理暗示:暗示和暗示效应的定义  所谓暗示,即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

2、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他们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然而暗示效应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我们能有意识的接受积极肯定的心理暗示,它就能对我们的心理、行为、情绪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使我们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就能得到提高,潜能就会得到开发,价值就能不同程度的得到实现;如果我们常常受消极的负面的心理暗示的困扰,情绪、行为和心理状态就会怠惰,并且不自觉的自我贬损,而内心的不甘心又会使人在心里产生激烈的矛

3、盾冲突和自卑感,这种冲突很容易造成情绪失调,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恰到好处的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就会提升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恰到好处的运用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有许多,比如有些绝症患者,被医生判了死刑,却能愉快的活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都不知不觉地运用了积极的心理暗示。  2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  2.1教育本质的概念定义  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教育的根本性质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就是从根本上彻底了解教育是什么。作为教育哲学就是要客观真实地揭示教育的本质,正确地表述教育本质的内在构成、存在形态

4、等内涵。  在哲学上认为:“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是构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前一定义是仅就本质的内在性而作出的表述,这种表述把本质的其它性质抛弃掉了;后一定义是就本质的结构而言的表述,但“要素”的不当之处已在前面提及,故舍去不用。于是,我们可以对本质作出这样的定义:本质是构事物的本质因素的联系。  依据本质的定义,可以对教育的本质概念定义作出表述:教育本质是教育本质因素的联系。  2.2教育本质的求证  根椐教育本质的概念定义,不难知道欲研究教育的本质必须找出教育的本质因素,然后再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按照这一逻辑思路,由于教育本质因素的确定已在前面完成

5、,这里只要对教育的三要素即教育要求、教育者、受教育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即可。  2.2.1教育要求与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要求作为一种社会需要,要成为现实,要达成,就必须有具体的实施动作和行为,也一定要有活动行为的承担者。在客观上,教育活动行为的承担者必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是教育要求所决定的。仅有教育者不能实现教育要求,仅有受教育者也不能实现教育要求,这是一种客观规定,不可更改。既然在客观上已规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实现教育要求的活动承担者,那么,教育要求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就是目标与实现目标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目标对行为的制约关系已是充分证明

6、了的结论,不需多论。可见,教育要求制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2.2.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不论从概念上,还是客观上来说,教育者作为施教行为者,一定要有受教行为者存在才有行为对象,才能传授施教,没有对象,施教是一种徒劳,毫无意义,只能放弃,这样教育者也就不成为教育者。可见,没有受教育者的存在,也就没有教育者的存在,这是一种客观规定。受教育者作为受教行为者,一定要有施教行为者存在,才有行为对象,才能实施受教行为,?]有教育者的存在,受教行为不可能产生,也就没有受教育者的存在。可见,没有教育者的存在,也就没有受教育者的存在。  2.2.3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面的

7、论证不难理解,既然在客观上规定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只有共同存在、相互结合,才能彼此肯定,发生行为,产生作用,这也就是相互联系,可见,相互联系就是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是非如此不可的联系。进而推之,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断地维持下去,那么,施教行为与受教行为也就一定会形成连续的行为活动,这种活动就是教育活动,也决不可能是别的什么活动。由此可见,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活动。不难证明,教育活动的发展也是这种相互联系而产生而引发的发展变化。  归纳教育三个本质要素的联系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教育要求的制约下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