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ID:21507895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_第1页
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_第2页
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_第3页
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_第4页
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穴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和针刺穴位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分为A组(n=50)和B组(n=50)。B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和针刺穴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血浆黏度、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B组,血浆黏度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远低于B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和针刺穴位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

2、转,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针刺穴位;冠心病;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出现暂时性的缺血缺氧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恰当,常常会危及生命。据调查显示: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和针刺穴位联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活质量明显好转[1]。为此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

3、0例,分为A组(n=50)和B组(n=50)。A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51岁,平均年龄(43±7.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6.8)岁。B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7~53岁,平均年龄(45±7.4)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7.5±6.3)岁。排除标准:①心、肺等脏器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②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④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沟通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⑤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此次研究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1.

4、2.1B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患者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甘油以及抗凝血等对症治疗。  1.2.2A组在B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和针刺穴位联合治疗。西医治疗方法同B组,给予患者血府逐瘀汤(药物剂量随症加减):柴胡20g、川芎10g、桔梗10g、甘草10g、枳壳10g、赤芍10g、牛膝15g、生地黄15g、当归15g、红花15g、桃仁15g。水煎服,1剂/d,分2次服用[2]。选取患者的心俞、郄门、神门、内关、足三里等穴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  1.3疗效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血浆黏度、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评定标

5、准:显效: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消失;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患者的心绞痛疼痛程度以及发作次数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利用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进行评分(满分60分,50分为质量优),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采用(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黏度、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

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A组总有效率为96.00%,B组总有效率为78.00%,A组患者总有效率远高于B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及心绞痛发作次数A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胸部不适或者发作性

7、的胸痛,疼痛主要是以压榨性疼痛为主,胸骨后部是主要的疼痛部位,疼痛可放射至左上肢以及心前区,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或者劳累时,病情往往会加重。该病属于中医领域中的“心痛”、“胸痹”范畴,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情志失调、寒邪内侵以及饮食不当等所致[4]。  血府逐瘀汤中的红花、赤芍、川芎以及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枳壳、牛膝以及柴胡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当归以及生地黄具有补血养阴的作用。诸药配伍,可起到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的作用。针灸疗法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由于不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深受广大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青睐[5]。  上述研究数据表明:A、

8、B两组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发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