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ID:21486846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_第1页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_第2页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_第3页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_第4页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而实现这样的课程功能,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载体。它让学生亲历数学自主探究过程,不仅体验到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且使学生在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自主探究能力;新课程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

2、》一个显著的特征,也是一个基本要求,《新课程标准》中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和开展,进一步充分说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作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

3、的问题情境,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及热点问题,创设问题的情景。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进而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二、优化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1.留出空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

4、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所压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会获得充分释放。  2.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学中我们提供

5、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从这种意义上讲,成功是发展之母。  4.发挥评价作用。不仅要重视对知

6、识理解是否正确的评价,更注重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qo一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学中发现,探究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获成功。对于未获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学生解题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份,教师应该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7、 三、组织探究活动,形成研究风气  1.挖掘教材资源,开展探究活动。数学课本是供教学用的材料,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凭借课本,而应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探究,以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如在上“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堂课时,我们是这样安排学生探究的:首先,我们给每个学生发三组小木棒,其中一组可以组成三角形,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的长度,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的长度。然后让学生分别用这三组木棒摆三角形,并分别量出各组木棒每根的长度。

8、最后,教师把学生量得的三组木棒长度分列在黑板上,并就此提出“请你用一个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条件”的问题。这时,学生一般会在能够组成三角形的那组数据里寻找关系式。有的会提出两线段的积大于第三线段的关系式,有的会对两根木棒长度的商与第三根的长度比较,有的甚至会提出用两根木棒长度的平方和与第三根木棒长度的平方进行比较。不管学生用哪种方式,我们都板书到黑板上,然后引导他们一一筛选,最后只剩下所要得到的结论。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