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丘莫屯地表开裂分析

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丘莫屯地表开裂分析

ID:21486578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丘莫屯地表开裂分析_第1页
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丘莫屯地表开裂分析_第2页
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丘莫屯地表开裂分析_第3页
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丘莫屯地表开裂分析_第4页
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丘莫屯地表开裂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丘莫屯地表开裂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丘莫屯地表开裂分析  摘要:为了研究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丘莫特大桥桩基施工引发的地表开裂、塌陷原因及整治对策,通过采用地质钻探、调绘、地球物理勘探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地表开裂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预测未来地表开裂、塌陷发展的趋势,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治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桩基施工;岩溶;地表开裂  前言  地表开裂、塌陷是岩溶地区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但由于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地质、水文环境及工程类型不尽相同,地表开裂、塌陷所产生的原因与作用机理同样存在差异,文章通过丘莫屯地质勘察成果,对地质构造演变过程及开裂、塌陷机理进行

2、分析,以期为同类型地质灾害的预判及处治提供经验。  1概况  丘莫特大桥是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桥长1410米,跨越巴拉河后与丘莫隧道相接,桥梁南段东侧紧邻河池市东兰镇新烟村丘莫屯。巴拉河南岸共布设桩基16根,桩基施工采用140kW冲击成孔,第四根桩基施工过程中,发现桩基附近一带房屋边缘出现裂缝,随即施工停止,而后丘莫屯多处出现地表裂缝及民房开裂,地面连续裂缝长度超过40米,裂缝宽度2-5mm,且开裂速度有不断向外扩展。  2丘莫屯工程地质条件  2.1勘察方法  地表开裂出现后,对丘莫屯进行地质勘察,勘察综合采用了工程地质钻探、

3、调绘、地球物理勘探多种手段和方法,具体勘察工作布置如表1:  2.2地形地貌  结合地质资料及早期勘察成果,可知勘察区兼具褶皱洼地及岩溶洼地的特点,东往西向大体呈“山”字形褶皱,大致垂直于这一“山”字形的次级褶皱束控制着河谷的总体形态。丘莫屯位于巴拉河河谷区,本段河流总体上呈梯状下落,在上游平台边缘地表水未见明显变小,说明地下溶洞入水口明显受阻。地下暗河与地表河相互贯通,地表形成河谷阶地,同时地下暗河逐渐被河谷堆积物填充,地表水、地下水主要在表层交互,岩溶逐渐在表层灰岩一带发展,形成现丘莫屯底部宽大溶洞并形成筛状小型岩溶漏斗。  2.3地层岩

4、性  通过地质钻孔揭示,丘莫屯地层由第四系覆盖层(Q)和石炭系上统(C3)石灰岩组成。  (1)第四系覆盖层(Q)  自下而上依次为全新统早期残坡积粘土(Q4el+dl)、全新统后期冲洪积卵石土(Q42al),伴有第四系全新统晚期溶洞内填充物(Q42):  第四系全新统早期残坡积层(Q4el+dl):以粘土为主,一般呈褐黄色,局部地段缺失,层厚多在1~8m之间,不能排除局部存在更厚层的可能性,饱水,一般呈软塑-流塑状,标贯击数一般1-3击,钻进过程均有明显缩孔。  第四系全新统晚期冲洪积(Q42al):以卵石土为主,卵石一般呈浑圆状,主要由灰

5、岩碎屑组成,粒径一般介于50-200mm,充填砂砾局部充填泥质,潮湿――饱水,稍密――中密。  第四系全新统晚期溶洞内填充物(Q42):根据钻探资料,丘莫屯周边下部溶洞基本已完全填充,但填充物基本未固结,泥砂仍呈稠度极大的黏糊状,填充物多由砂砾及泥水混合物组成,部分地段底部含卵砾石。  (2)石炭系上统(C3)灰岩  勘察深度内灰岩呈中风化状态,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岩石坚硬。受岩溶作用、构造挤压上部基岩面起伏较大,岩溶洼地内表层灰岩多被流塑软土披盖;内有大型岩溶发育,现代河道下溶洞多被第四系松散砂砾、粘粒充填完全,局部夹杂卵石

6、。从直观上看,溶洞大部分沉积物比现代河道饱水松散砂层疏松流变性更强。  2.4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丘莫屯紧邻巴拉河,巴拉河属常年性河流,本段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主要以大气降水及暗河补给,旱季流量不大,雨季流量较大,容易形成短期洪水,勘察期间河水宽约11.00m,水深0.50m,流量约190L/s。  地下水: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其次为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水、基岩中的岩溶裂隙水。勘察区地下水与地表水通过大小不等的岩溶漏斗相互紧密联系,导致岩溶小漏斗在地表如筛状发展,也给丘莫屯大范围地表开裂提供了条件。  3丘莫屯房屋开裂、地面沉陷分析  (

7、1)勘察区地下溶洞发育,较大溶槽分布,表层灰岩发育筛状岩溶小漏斗,为丘莫屯地表?_裂、地面沉陷提供的基本条件。结合地质勘察结论,丘莫屯总体上看属于近东西向褶皱束的背斜段(如图1),而背斜是良好的储水地段,为特大型岩溶发育提供了条件。上述褶皱核心地带形成大型溶洞后,在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期局部地段发生平行于褶皱方向的断裂,东段受太平洋板块自南向北挤压,发生走向大致垂直于东西向褶皱的次级褶皱,这一褶皱发生时期相对较晚,但速度相对较快(大于河道切割速度),致使形成现有梯状河道。进入第四系以来,这一褶皱仍持续活动。对溶洞而言,这一褶皱则使溶洞暗河出口受

8、阻,形成事实上的淤积坝(如图2),填充物只进不出或者进多出少致使溶洞内部填充物大量聚集。  从溶洞填充物胶结程度分析,丘莫屯河谷底部溶洞的发展在第四纪中晚期遇阻并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