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78880
大小:1.33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0-22
《第二章中国器乐作品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中国器乐作品欣赏第一节中国乐器简介一、发展概述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出现“八音分类法”。骨笛二、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古琴出现;乐器以击奏类为主。三、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弹奏类乐器得到发展;琵琶是最为重要的乐器;拉弦类乐器在民间出现。四、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元代吹奏类
2、乐器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出现云锣;宫廷音乐逐渐萧条,民间音乐取而代之。二、分类方法八音分类法——周以来,乐队体制日趋完善,到战国初,不但乐器品种繁多,音量、音色都已十分可观,制作也非常精细,对音准和音质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周代开始对乐器以“八音”进行分类,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木、丝、匏、竹以乐器发音的材质作为乐器分类的依据:金上古称铜为金。青铜制的钟、铙等乐器均属于这一类。石磬是一种石制的乐器,由劳动工具演变而来,最初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后成为历代宫庭用于祭祀、宴乐等活动的礼器。土指用土烧制的陶。如埙、缶、瓯属于此类。革鼓类乐器虽有
3、木等各种鼓框,但受击发声在于皮革,所以鼓类乐器属此类。丝中国的弦乐器自古以来即用丝作弦,瑟、琴、筝均属丝类。木指木制的乐器,如敔(yǔ)等。匏是葫芦类植物。笙、竽等簧管乐器用它作座,故归为一类。竹箫、管、笛等竹制管乐器属这一类。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依椐乐器演奏方式和发音特点可分为:打击乐器指敲击乐器本体而发音的,主要是节奏性和色彩性乐器。吹管乐器利用气流振动管体而发音的乐器。声音响亮,音色鲜明。阳关三叠埙曲吹管乐器--笛子古时称“横吹”、“横笛”。春秋时就在乐队中占有重要位置。唐代笛子已广为流行;宋代,笛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已经很重要。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苗岭的早晨弹拨乐器利用弹拨琴弦为主要发音的震动源,通过某种型状的共鸣器与弦结合产生耦合震动而发出音响的乐器。弹拨乐器--琵琶又称“批把”,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史上的所谓琵琶,指的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秦代至唐代这一时期,琵琶二字成为多种弹拨乐器的混称。唐代以后直到宋代,琵琶才作为一件独立乐器的专用名词而沿用到今天。十面埋伏拉弦乐器利用持弓拉弦为主要发音的震动源,通过琴筒共鸣与弦产生耦合震动而发出音响的乐器。音色接近人声,发音优美,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演奏技巧。拉弦乐器--
5、二胡是拉弦乐器中的重要乐器。自宋以后,一直在民间流行,主要用于民歌、戏曲的伴奏,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天华将二胡由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近八十年来已发展成音色甜美、具有高难度技巧的拉弦乐器。二胡音色优美、表现力强、具有温婉细腻缠绵的抒情效果。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音色刚柔多变。第二节作品欣赏华彦均江苏无锡人,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自幼随其父当道士,习音乐,后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双目失明。生前留下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的音响资料,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是我国
6、音乐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其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情真意切,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华彦钧(1893------1950)《二泉映月》是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乐曲原为道教的唢呐曲,具有浓郁的宗教音乐风格。20世纪30年代末,华彦钧在街头流浪卖艺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演奏、加工、创作,引入了苏南一带的山歌、小调、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滩簧腔甚至广东音乐《三潭映月》的音调。从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结构,经历了久远的年代才得以形成,华彦钧称之为“依心曲”或“自来腔”。在1950年夏天,我国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等人在民间音乐的“抢救”性采风中,为其
7、录制了钢丝录音,并与华彦钧先生商榷,定名为《二泉映月》。《二泉映月》赏析本曲由引子、六个段落及结束句组成。全曲以一个音乐主题为基础,不断变化发展而成,为单一变奏曲式。引子主题由三个乐句组成《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萧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