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物理教学中的理解方法

谈谈物理教学中的理解方法

ID:2147786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谈谈物理教学中的理解方法_第1页
谈谈物理教学中的理解方法_第2页
谈谈物理教学中的理解方法_第3页
谈谈物理教学中的理解方法_第4页
谈谈物理教学中的理解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物理教学中的理解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谈物理教学中的理解方法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整体上是由物理学科知识和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组成的。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是伴随物理学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而物理学的知识和体系及物理学史则是体现和学习物理学思想和方法的最好载体。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只有理解了概念和规律,才能解释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单纯地机械记忆是永远学不好物理的。在此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一问题谈几种常用方法。  一、推敲理解法  推敲理解法就是对物理概念或规律逐字逐句推敲,理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把握关键字的含义,直至理解它、掌握它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进行速度概

2、念教学中,虽然学生在小学已接触过,但没有真正理解。因此应先让学生知道引入速度概念的原因:为了比较不同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不相等。然后,让学生认识比较的方法:相等的时间比路程;相等的路程比时间。可见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反映了物体的这个特性,物理学中就用速度来表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这个特性。最后,逐字推敲关键字词的含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物体运动的速度。这句话里关键词是“单位时间”四个字,什么是单位时间?就是1个时间单位,如1小时、1分钟、1秒等。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用米表示,而时间用秒表示,所以推导出速度单位:米/秒,它表示物体在1秒时间内运动多少米。类似

3、的初中物理概念还有密度、压强、功率等概念的理解,依然采用这种方法。  二、对比理解法  对比理解法就是将相近的概念或规律等加以对比,找出其异同,抓住各自的特点,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的一种方法。例如,讲授压力时,可与重力对比;讲二力平衡时,可与一对相互作用力对比;讲汽化时,可将蒸发与沸腾对比;讲柴油机时,可与汽油机对比;讲发电机时,可与电动机对比,等等。把它们的异同点列表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的概念。同样,对于蒸发快慢与蒸发量的多少无关,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体积、质量、重力等)多少无关,滑动摩擦力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无关等也可结合此方法来理解。  三、类比理解法  类比理解法

4、就是在物理教学中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或规律跟学生熟悉的现象进行类比,达到理解新知识的目的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中,学生对“导体的材料、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不甚理解。于是我做了这样的类比:放学时同学们都要走出校门,如果打开大门,则行走通畅,出门快捷;若只开旁侧小门,则拥挤不堪,相互阻碍,不易走出,这跟“导线越细,电阻越大”不是极相似吗?同样,对于电流可用水流来类比,电压可用水压来类比,电势差可用地理中的高度差中类比,等等,这样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其概念及特点。  四、联想理解法  联想理解就是在教学中遇到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时,从这个知

5、识点联想到另一相似的、学生更熟悉的知识点,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授“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时,可以联想已学过的“密度”和“比热容”等概念,让学生理解:凡是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都与自身因素有关,电阻也是一样,跟电压与电流无关,只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例如,在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到连通器应用中的牲畜自动饮水器和梯田浇水等情况。  五、等效理解法  等效理解法是对有些难度的问题,只要指导学生巧用等效作用,就能使问题化难为易,迎刃而解,达到深化理解和应用知识的目的的一种物理方法。例如,在电表选择时,一

6、些学生容易将电压表与电流表弄反,教学时可以将电压表等效为一个断开的开关即断路,电流表等效为一根导线,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了。同样,对于高中力学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采用这种方法来理解就容易多了。  六、反证理解法  反证法也叫做归谬法,它是在从正面不易理解的时候,从反面进行理解和论证的一种方法。其程序是先提出与原知识点相反的假定,然后从假定中得出矛盾的或有负面作用的结论,从而通过否定假设来肯定原知识点的正确性,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例如,为什么磁感线不能相交?我们可以假定两条磁感线相交。那么,在交点处磁场就存在两个不同的方向,这跟已知情况(磁场中的某一固定点只有唯一确定的磁场方

7、向)相矛盾,所以磁感线不能相交。再如,为什么夜间行车时驾驶室内不能开灯?为什么在铺设水泥路时每隔一定距离留一道缝隙?这些问题都可以运用反证法理解。  七、动静变换理解法  在分析和理解某些问题时,将以运动的物体当做静止的物体或静止的物体作为运动时考虑,即采用“化动为静”或“变静为动”的方法,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作杠杆示意图时,作图难点在于支点位置及阻力方向不好判断,这时就可用“变静为动”这种方法。设想,在动力F1作用下杠杆如何转动才能达到效果,“观察”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就是支点。又因为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与动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