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

试析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

ID:21461637

大小:6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2

试析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_第1页
试析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_第2页
试析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_第3页
试析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_第4页
试析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  摘要回避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其是在诉讼中参与案件的人员主动或被动的退出案件的制度,它的出发点在于消除当事人的疑虑,保持诉讼程序的公正性,也同时有利于案件真实的发现。新的《民事诉讼法》对于回避制度有了新的修改,在原来法律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审判人员需要回避的新情形,将审判人员的具体行为加以说明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完善了当前法律的不足。但是法律的规定也同样有着模糊性,极容易对法官审判案件造成偏差。故此,对于法律的规定有完善的必要。本文主要从回避制度的法律规定出发,从三个方面对回避制度进行完善:回避对象的范围及操作,回避情形的规定,回避程序的建立等。结合相

2、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对回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提出完善意见。  关键词回避制度回避对象回避情形回避程序  简介:魏杨豹,瑞安市人民法院。  :D925:A:1009-0592(2013)04-059-04  一、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立法现状  试析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  摘要回避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其是在诉讼中参与案件的人员主动或被动的退出案件的制度,它的出发点在于消除当事人的疑虑,保持诉讼程序的公正性,也同时有利于案件真实的发现。新的《民事诉讼法》对于回避制度有了新的修改,在原来法律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审判人员需要回避的新情形,将审判人员的具体行为加以说明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完

3、善了当前法律的不足。但是法律的规定也同样有着模糊性,极容易对法官审判案件造成偏差。故此,对于法律的规定有完善的必要。本文主要从回避制度的法律规定出发,从三个方面对回避制度进行完善:回避对象的范围及操作,回避情形的规定,回避程序的建立等。结合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对回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提出完善意见。  关键词回避制度回避对象回避情形回避程序  简介:魏杨豹,瑞安市人民法院。  :D925:A:1009-0592(2013)04-059-04  一、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立法现状  试析我国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完善  摘要回避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其是在诉讼中参与案件的人员主动或被动的退出案

4、件的制度,它的出发点在于消除当事人的疑虑,保持诉讼程序的公正性,也同时有利于案件真实的发现。新的《民事诉讼法》对于回避制度有了新的修改,在原来法律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审判人员需要回避的新情形,将审判人员的具体行为加以说明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完善了当前法律的不足。但是法律的规定也同样有着模糊性,极容易对法官审判案件造成偏差。故此,对于法律的规定有完善的必要。本文主要从回避制度的法律规定出发,从三个方面对回避制度进行完善:回避对象的范围及操作,回避情形的规定,回避程序的建立等。结合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对回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提出完善意见。  关键词回避制度回避对象回避情形回避程序  简介:魏杨

5、豹,瑞安市人民法院。  :D925:A:1009-0592(2013)04-059-04  一、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立法现状  回避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回避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在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有关审判人员主动或者被动的退出案件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都有其基本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45-48条专门对回避制度作为规定,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民事诉讼法对其进行了修正,将第45条改为第44条,第一款修改为: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

6、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增加第二款: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该条修改对审判人员的具体行为加以限定,从审判人员的行为出发,将生活中违法违规的情形都收录在回避的情形中,体现出了回避的重要性。2011年2月,最高院出台的《关于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执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任职回避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任职回避规定》),在该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审判、执行岗位法官的定义,明确了回避人员的身份,将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人员的部分进行了明确:在

7、回避的对象上,其主要规定的回避人员是法院的领导干部和审判执行岗位的法官,并不是参与案件的所有相关审判人员,有一定的针对性。本规定所称审判、执行岗位法官,是指各级人民法院未担任院级领导职务的审判委员会委员以及在立案、审判、执行、审判监督、国家赔偿等部门从事审判、执行工作的法官和执行官。该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的回避制度,使案件在具体操作时有了明确的依据,对案件的公正审理起到巨大的作用。2000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