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三国”一出,谁主沉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三国”一出,谁主沉浮? 期待已久的新版《三国》播出之后,引发了各大卫视超规模的收视狂潮,同时也让津津乐道的观众过足了“唾沫瘾”。现如今娱乐当道,边看电视剧边娱乐似乎已经成为看电视的标准模式。在超高的关注度下,新《三国》的主创团队每天都要面对全国观众的利眼审核,播出一集就有新的痛脚被抓住,如此这般像一场永远停不了的灾难。下载论文网/3/ 新《三国》的导演高希希更是成了众矢之的,然而高导在面对媒体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的《三国》是为时代而生的,旧有的文化理念已不能适应新的价值观和审美心理变化的需求
2、。为此,新《三国》加入了现代搞笑的人物对白;加重了女人戏的分量;曲解了某些史实以配合极富悬念的剧情;改变了原著和老版的基调,营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创新点――尊曹贬刘。高导的目的是更多满足新一代观众的眼球,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三国》虽为新一代观众量身打造,但最不买账的也正是他们。 移情旧版 三国原著只有一部,但对三国的解读,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绎。在当今娱乐至上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在导演和编剧看来,台词不重要,是否尊重历史亦不重要,史诗文艺作品不应承担社会责任的重担
3、,没有构建文化价值取向的使命,只不过就是一种可以吸引越多人越好的娱乐方式而已。 按照常理,如果说电视剧有老版新版可供对比,年轻观众似乎应该对于旧版《三国演义》并不支持,毕竟技术和剪接以及投资都差远了,可是令人意外的是新《三国》却让旧版《三国演义》一时风头尽出。在观看新版的同时,观众更乐意谈论旧版《三国演义》,普遍认为旧版《三国演义》历史色彩浓重,善于以艺术形式解读历史,而新版《三国》商业文化色彩浓厚,其中的历史仅仅是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作为消费而存在。现从角色入手,用实例对照一下新旧版“三国”。
4、 曹操――乱世之枭雄,一个文武并驾齐驱的人物。老版《三国演义》中,在陈宫离开曹操时,镜头从陈宫的近景,转换到曹操独自骑马立在夕阳下的远景,何等意境?再来看新版,曹操起床后一句“要杀就杀嘛,搞得自己很痛苦”,这句台词把曹操刻画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而且表述太过直白。老版三国描绘的是一场宏伟的历史盛宴,而新版三国被表现得小肚鸡肠,好像在为一亩三分地争来争去! 想忽悠80后,90后? 新《三国》播出以来,不得不说板砖早已超越了鲜花,难为导演高希希还能应对自如。在媒体采访中,他反复声称80后、9
5、0后会更喜欢这一版《三国》,其言论基础也许是建立在80后、90后对老版《三国演义》感情不深的基础上,不过有网友提出:“大部分80后还是看过老版《三国演义》,仍有很鲜明的印象。” 近日不少媒体纷纷转载百度贴吧有关“新三国”的帖子,直击台词跨时代、剧情穿越、道具穿帮等“混淆”观众视听的行为。要说发帖的80后、90后不懂乱说,那才是毫无根据了。有网友提出焦点之所以集中在80后、90后身上,不过是因为这批观众对于新《三国》反应迅速,可以马上在网上发出帖子,可这并不代表50后、60后、70后就对新《三国》没意见
6、了。 有网友就很狠地表示:“说句实话,50后(暗指编剧朱苏进)能写出这样的本子,确实超乎我的想象。我觉得这样的剧情应该是60后写出来的,好歹人还小,要是60后能看得下去新三国,那就更让我难以想象。”有网友发帖说新《三国》承担的骂声说明了观众代沟的深度,因为60后的高希希创作的电视剧,被80后、90后骂得如此惨烈,有网友马上回敬“楼主你是一下子调戏了三代人。” 网友的言辞未免过于激烈,但事实证明80后要说钟情那也是针对老版《三国演义》,不知道高希希导演是高估了80后、90后观众的接受新事物的容忍度,还
7、是低估了历史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谁动了我们的历史” 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新老十六年的跨越、投资宣传的烽烟弥漫……新版三国首播就遭到众多的质疑和拍砖。其中涉及:白话台词很雷很穿越、曲解篡改史实、随意删减剧情、人物造型酷似金庸小说、吕布貂蝉的乡村爱情故事、过于血腥的精良战景以及作为本剧创新点的改“尊刘贬曹”为“尊曹贬刘“的主基调和在此导向下曹操形象的颠覆等。让人不禁感叹,新《三国》怎一个“雷”字了得? 虽然这些“雷点”一时间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在当今的时代大背景和主流价值观的变迁层
8、面考量,似乎就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了。 在一个商业化的娱乐时代,三国拍的好坏不并重要,重要的是它迎合着大众“猎奇”的心理需求,追随着现代社会影视剧的盈利模式:名导,名角,名著,自然吸引观众的眼球和各大卫视抢播。财力雄厚的天津、江苏、安徽、重庆四家卫视最终以高价买下首播权,导演高希希不无得意地表示《三国》每集的销售总价达267万元。如果把拍摄新三国看做一场豪赌,那么无论观众怎样不待见,板砖拍后变金砖,注定它将是一个大赢家。 如果说新版三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