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设计与科学认知策略

浅析《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设计与科学认知策略

ID:21457268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浅析《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设计与科学认知策略_第1页
浅析《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设计与科学认知策略_第2页
浅析《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设计与科学认知策略_第3页
浅析《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设计与科学认知策略_第4页
浅析《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设计与科学认知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设计与科学认知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设计与科学认知策略学习是基本的认知活动,是经验与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对外部事物前后关联地把握和理解的过程。新课程改革指出,教育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智慧技能,而且应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创新能力与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是认知策略的获得与改进。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学习者控制与调节&身的学习、记忆与思维等认知过程的能力。其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型中的执行控制过程,即为认知策略,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其包括(1)控制一般认知过程的能力:如控制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选择性地去获取信息,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编码,正

2、确提取贮存的信息以解决问题等。(2)控制思维的过程:使自身的思维具有目的指向性,反应的新颖性的特征。包括对自身信息表征、组织、贮存、提取的方式的思维,对思维过程本身(如推理方法)的思维,以及对自身使用某种学4或记忆方法效果的思维。(3)反审认知技能: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决定了个体能否对&己所采用的不同策略的适当性进行评价。认知策略的应用及相应能力的提高主要是个体在学:^中随着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來的,作为一种能力还与个体的神经生理功能等因素有关,需要进行较为长期的培养,各科教育的共同努力。《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这对教师素质、对教育过程、对教育

3、方法和认知策略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属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之列,这类课程的定位侧重儿童发展的角度,立足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其基本特征是建立在儿童观、学习观、知识观和课程观的基础上的。它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让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尤其是要使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的、过程性的知识观,这是建构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基本的前提是把知识作为一种关系体系来建构。儿童通过重复、反应和再现来组织他们在广泛的关系体系中一次次经历所获得的体验。这些过程是个别地、社会地建

4、构的,此屮映照着儿童作为他或她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的形象。(弗曼,1995)知识的这种过程性、实践性使儿童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既可视为儿童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也可视为知识本身。也就是说,通过这一过程,儿童去获得体验、组织各种关系,把活动过程所内在地蕴涵着的各种客观的知识加以处理,构建自己的关系体系,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或“经验”,成为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正因为此,活动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也成为儿童自我建构的过程,知识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变得难以分离,要将之分开就“恰如把游泳动作与水分离开来一样”(D.TannerandL.Tanner,1980)。杜威曾通过词源学的考察发

5、现,“知识”和“行动的能力”是同源的词,他由此得出结论“做事的能力可能是知识的最基本的意义”,并一直倡导“做屮学”,“从经验中学”,这也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经验特征。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知识的过程性,强调活动的建构功能,不再将教育内容仅仅视为传统的知识点或技能的罗列。这一知识观并不是无视知识或技能的重要性,也不意味着不需要教授知识,而只是突出了“教”一定要通过作用于儿童的活动來对其发生影响,让“学”一定要成为儿童通过活动的主动构建而已。《品德与社会》新教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

6、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祖国和世界等六个不同的范畴,并使这六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采用主题构建的方式,以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为此我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认知策略的获得与完善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探索。一、重视资料的利用和对信息的分析比较,促进学生正确认知。小学屮年级学生仍以视觉记忆及形象记忆为主。思维主要依赖于记忆信息的反射。概括性与逻辑性差,思考方法单一,欠深度及广度。为此,《品德与社会》新教材采用了人量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照片,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如三年级第四单元“说

7、说我们生活的社区”是通过三个主题引导学生从“共同生活一共同要求一共同参与”的角度认识社区。由于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社区”这一概念,因此,在教学屮我不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解抽象的概念,而是适吋地提供其至发动学生收集一些风格各异的国内外社区图片或照片,分类并加上相应的文字资料,和学生一起共同交流,既开阔学生视野,又能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丰富对社区的感性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讨论:每一类的社区都有什么特点?自己生活的社区与之有哪些异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鼓励个别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