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中的虚假新闻

新闻传播中的虚假新闻

ID:21452945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新闻传播中的虚假新闻_第1页
新闻传播中的虚假新闻_第2页
新闻传播中的虚假新闻_第3页
新闻传播中的虚假新闻_第4页
新闻传播中的虚假新闻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传播中的虚假新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闻传播中的虚假新闻通过虚假新闻案例,讨论虚假新闻处理中的惩戒和防范问题,提出采取完善的用人机制、强化行业自律性,以及加强新闻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措施。一、假新闻泛滥的原因1、虚假新闻是媒体向受众献媚的产物传播学专家认为,人们通常只接受感兴趣的新闻,绝大多数的假新闻是社会新闻,与具体生活中的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即使有人怀疑,也很少会与报道者较真。其实从传播学角度看,受众应该说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有自己的喜好,对于各种信息有选择性地吸收。那些有轰动效应的假新闻屡屡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是因为这类新闻存在一定的受众市场,一些受众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还有一些

2、人存有“窥私”、“猎奇”等心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促成了假新闻的泛滥。2、新闻造假难度低假新闻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于像“纸箱馅包子”这类新闻容易造假。记者先是想象一个新闻事件,接着找个“托儿”,进行所谓的“采访”或“暗访”,然后再让所谓的“事件当事人”讲述经过,必要时用马赛克效果处理“事件当事人”的真实身份。对一些故事性的文字报道,造假就更容易了,任意取个名字,随意给当事人安排一个籍贯、年龄、职业、长相,再胡乱编造一个让读者都感兴趣的故事。如“错位夫君夜换娇妻30年”,就是由湖南省一无业青年想象而成,没有任何理论依据。3、行业自律的缺失“纸箱馅包子”假新闻事件,从表面上看是北京

3、电视台“透明度”栏目组工作人员审稿不严、追求轰动效应造成的,其实是行业自律的缺失。行业自律是新闻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包括同行业之间的相互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自律机制。目前,我国新闻行业的自律远没有发挥其监督功能。4、新闻工断章取义断章取义是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话或一句话的意思。一是很多年轻的记者,对被采访人的语速把握不当,造成了记录上的遗漏,引起记者对被采访人观点理解的偏差与错误,造成断章取义的不实报道问题。二是很多记者在采访过程时,对被采访者一些重点词语印象深刻,而对一些不是很有刺激性的语言忽视。二、虚假新闻处罚中存在的问题2007年4

4、月至7月,鉴于“纸馅包子”、“美国枪杀案是中国留学生制造”等重量级假新闻的系列出炉,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电视台播发通报,严肃新闻出版工作纪律,建立重大失误责任追究纪律,一时间行业之风得到肃清。但“风头”一过,年底的假新闻就卷土重来。可见,不建立长效机制,单靠一事一抓,就事论事,短促突击,权宜之计,是无法有效遏制假新闻的。媒体处罚不够严谨,事发后数天内即对刊发虚假新闻的当事者做出包括纪律处罚和除名的处罚决定,处罚依据多为“杜撰”、“未经核实”、“仓促成稿”、“隐瞒”等,缺乏详细、全面的处罚调查报告,未从根本上解决责任问题,净化行业风气。三、关于防范虚假新闻的

5、思考虚假新闻的防范成为最受关注的讨论议题,法律上的规范和管制需要新闻工的呼吁。制度上的完善和调节需要管理部门的作为,从制度上解决利益链条带来的副作用才是治本之举。加强媒体自身的建设,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加强相关专业院校的教育工作,才能使更多的新闻人认真对待这项严肃的事业。当媒体的“整体客观性”遭到破坏时,它会对受众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效果,形成“刻板成见”。虚假新闻与“刻板成见”相互作用、恶性循环,导致公众知情权的践踏。这种新闻机构所提供的虚假“拟态环境”误导了公众的判断和决策。四、虚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

6、“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新闻。节目播出后,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工商局立即派人检查情况。7月11日—14日,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迅速部署,在朝阳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拉X式专项检查行动,却没有发现包子馅中含有纸纤维及其他违禁成分。随后调查人员发现,新闻“纸箱馅包子”存在虚构举报,未对包子和肉馅进行法定检测等疑点。7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成立专案组,对此进行立案侦查。侦查发现,此节目内容是由北京电视台2007年新聘用人员策划、编造的虚假新闻报道。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箱馅包子”事件,最终以“虚假新闻”收场,导演这起“闹剧”

7、的北京电视台聘用的6名记者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7月18日晚,北京电视台为此在“北京新闻”中公开向社会道歉。假新闻损害了新闻工的声誉,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具体表现三个方面:1、误导舆论,危害社会新闻报道具有舆论导向的社会功能,虚假新闻浪费了受众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的感情受到欺骗和伤害,造成思想行为方面的误导,有碍社会的常态发展。虚假新闻轻则对社会公众形成误导,引发公众思想的混乱;重则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造成社会动荡不安。2、影响形象,丧失威信虚假新闻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新闻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