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48195
大小:63.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浅析县级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县级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蒋玲(大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遂宁629300)【摘要】随着现代检测技术和临床的辅助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微生物的检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准确、快速是对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基木要求;长期以来,与理化检验相比基层微牛.物检验能力比较薄弱,加强基层微生物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基层:微生物: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069-02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强化,部分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参与了微牛.物监测工作。作者通过查阅食品风险安全监测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结
2、果和对基层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回顾,不难发现:在县级疾控机构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非常低,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工作质量的不高而造成漏检,特别在样品的增菌、培养基的制备等诸多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现总结分析如下。1.样品的增菌对于很多检品,如:食品、消毒剂等都需要增菌,除首先要了解到检品的具体性质,所检项目,选择合适的增菌液外,还应注意是否进行前处理,如:考虑检品的水溶性、脂溶性等;消毒剂应加入相应的中和剂,中和有效成分;样品中的含菌量是否需要增菌等,基层实践中常忽视前增菌这一环节。同时增菌培养液必须来自只有资质证明或者权威的机构,通过专人进行管理,对存放设施或者地点采取
3、良好的保护措施,使非实验人员无法随意获得。另外也定期进行检查增菌培养液的生化反应与形态特征是否符合其原有外表和特性,以免出现变质。如发现增菌培养液发牛.变质,需要上报上级批准后进行销毁,不可再次使用。而且销毁、使用、购置增菌培养液时都要有详细记录。1.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微生物培养的必要条件,培养基的质量是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基础。目前,许多培养基是半成品或成品,特别是半成品培养基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如: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对性状、质地有异常的不能使用;在进行配制吋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称量,并按规定调整培养基的pH和消毒吋间、温度[1】。上述种种都影响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和显
4、色指示剂的状态,在平常的工作中常常易忽略,最终影响观察结果。每批培养基还应做性能的验证,必要吋用标准菌株进行质量验证。另外培养基多数为半成品,进行分装之后,根据需要使用高压蒸汽火菌,然后放入冰箱内保存。配好的培养基在使用前应置温箱内做无菌试验。2.接种及培养对送检样品应尽快检验,避免样品保存时污染,腐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设置空白对照和平行样[2】。无菌操作是保证微生物检验质量关键环节,在检验过程中应该严格无菌操作。这就要求试剂和培养基的无菌,接种间的无菌等,特别是对我们接种间紫外灯照射强度的定期检测是很多基层实验室忽略的[3】。吋配制好的染色液和试剂应该要明显
5、标识,在使用前要用阴性与阳性标准菌株进行测试,数据合格后才能使用,变异的染液和试剂不得再用。另外不冋批次的培养基火菌后须接种标准菌株进行生长试验,依据标准菌株生长情况,判断其合格度。保存在冰箱内的培养基要定期进行检查,当发现液体培养基具冇混浊倾向,液面降低明显,表面干燥或奋菌落生长,固体培养基颜色改变的吋候,均不能使用。最后在接种过程应先将平皿孵干,以便分离出单个菌落,在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条件、温度、是否需氧及微需氧等,并及吋观察结果。3.结果的判定目前,在基层疾控实验室使用仪器自动培养和检定系统的较少,多数采用比较传统的人工进行选择、鉴定。定性实验、手工操作、
6、主观判断是主要的工作方式,在操作过程中不要省去看似简单步骤,如:染色镜检等,不能造成3惯性的错误,或错过发现异常菌落;更松熟记病原微生物在相位的培养基上的特性,或在某些条件有稍微改变可能出现的形态,应与污染菌加以区别,必要吋需用纯的细菌培养物作鉴定。生化实验和血型学实验在细菌学鉴定中起关键作用,实验中常遇到交叉凝集现象,因此一定要和生化反应与血清学实验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正确结论[4】。另外检测吋应详细记录最终结果、计算过程、检测过程、所用仪器、环境条件等资料,使其可以满足重现检测过程的要求。原始记录完成后应由具备资格的同岗人员进行复核、科室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确认,才能将最
7、终判定检测结果。1.实验人员的素质检验人员是检验工作的执行者、操作者,他们的专业水平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原本基层检验人员的基础较差,接受业务学的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基层疾控机构的检验队伍,加之可借助的检测方式较少,具备较强操作和分析判断能力,或者说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尤为重要。要弥补这些不足,就要求基层疾控机构的检验人员务必积累经验,即: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有相应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有开拓精神,要勇于接受新方法,新技术,把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放在首位。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进修学4交流,使实验人员有机会更新知识,掌握新标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