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44980
大小:11.09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18
《糖尿病心理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糖尿病心理护理影响糖尿病病情控制的因素天气变化:骤然的变冷、风吹、雨淋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饮食量增加或吃含糖食物剧烈的强刺激的运动,或停止了日常的合理运动影响糖尿病病情控制的因素忘记服药或服药剂量不足忘记注射胰岛素或注射部位吸收不好合并其他疾病,尤其是感染外伤,手术妇女妊娠或月经期频繁发生低血糖后影响糖尿病病情控制的因素心理因素、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失眠等主要内容不良的心理状况对糖尿病的控制有什么危害?对待糖尿病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心理状态对糖代谢的影响心理状态对糖代谢的影响是很大的,目前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是多因性的,除遗传、肥胖、感染、缺乏体力活动外,生活与工作紧张亦
2、是其重要致病因素。近40年来,人们经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明,心理社会紧张刺激引起的紧张情绪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不良的心理状况对糖尿病控制的影响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发病人数正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市化生活的普及而逐年增高,发病年龄也出现了低龄化,已经成为日趋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接触到许多年龄在18~60岁的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对他们而言,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面临入学、就业、婚姻、家庭、事业等,肩负多重家庭、社会责任,一旦患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生活质量。不良的心理状况对糖尿病控制的影响由于中、青
3、年患者受生活阅历及对待疾病的认识所限,不能对本身的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及重视,进行有效的二、三级预防。那么针对中青年患者实施教育,努力提高他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指导和帮助患者掌握在饮食、运动、药物疗法及病情监测等方面的自我护理、自我监测、自我保健意识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不良的心理状况对糖尿病的控制有什么危害呢?我们根据近几年的临床观察和实践,总结出糖尿病病人常有以下几种心态。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1满不在乎型多为症状轻或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大多平时身体健康,发病早期仅血糖升高而无典型的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影响工作、生活、娱乐等,对糖尿病潜在危
4、险性往往认识不够,对饮食不控制,经常贪口福大吃大喝,生活上不加节制,经常以车代步,缺乏体力活动,用药上不规律,经常吃上顿忘下顿,对治疗护理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待出现严重并发症,才有所醒悟,错过了早期治疗时机。举例1半年前,张女士被确诊为糖尿病。可是,她一直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怀疑化验结果和医生的诊断,心想:家里人都没有糖尿病,我怎么会得呢?一次又一次的化验,使张女士不得不承认自己血糖高,可她认为自己身体一直很好,无非就是血糖高一点,又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应无大碍。所以,张女士抱着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不治疗,也不改变饮食习惯。结果,三个月后她昏倒在家,家人急忙将她送到
5、医院急救。原来,她因血糖增高而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举例2早在两年前,68岁的宋先生就在一次体检中发现了糖尿病,可他并没有把它当回事。心想:“这么大的岁数了,还能活几天啊。”于是,宋先生既没接受治疗,也没控制饮食,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最近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碰伤了脚,伤口总也不愈合,慢慢出现腐烂。到医院才得知患了糖尿病足,医生告诉他需要马上截肢,这让他后悔不已。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这一类型患者要认真了解糖尿病发生、发展、转归,并发症发生后对健康的危害,了解糖尿病并发症对身体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在心理上对糖尿病引起足够重视,主动接受早期、正规的治疗。年轻患者对知识
6、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好,可以认真学习糖尿病的知识,或者看一些糖尿病书籍,从而充分理解早期治疗、长期坚持治疗的重要意义。学会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应用,把糖尿病的自我监测、自我护理贯彻始终。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2自卑抑郁型多见于年轻患者,尤其面临入学、就业、婚恋等情况的患者。一旦发现自己得了这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表现抑郁寡欢、情感脆弱,认为无药可医,未来无望,对治疗采取消极抗拒态度。对医务人员的询问随意回答,隐瞒病情,使采集到的病史有误,影响正确论断和治疗,最终导致严重后果。举例小王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就被诊断为糖尿病。自己的事业、新生活才刚刚开始,就遇见了这种“倒霉事”
7、,一想到以后要吃一辈子“病号饭”,还得天天吃药甚至打针,小王觉得自己的未来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噩梦。年纪轻轻得了这如影随形怎么也甩不开的病,小王认为都是父母基因不好,苍天对他不公。从此,他对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情绪低落,血糖控制得一塌糊涂,终日为“糖”所困,憔悴不堪。糖尿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该类型患者要明确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患者的真正医生是自己,要有信心和希望。从改变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入手,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接受正规的药物治疗,重视血糖监测,使血糖长期达标,控制疾病发展,减轻和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让家属也接受糖尿病教育,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