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体发生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论个体发生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ID:21443102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论个体发生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_第1页
论个体发生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_第2页
论个体发生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_第3页
论个体发生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_第4页
论个体发生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个体发生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个体发生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人的问题一直是历代思想家们所研究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认识人的本质和价值,实现人的发展,即人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际上就是人学理论。人不管多么复杂多么奇特最终都表现为一种存在。而人的存在又是以个体存在为前提的。离开个体存在的所谓人是一种虚无的状态。那么,到底什么是个体呢?所谓个体是指进入现实社会实践活动领域(物质生产、社会政治、精神文化等)的个人。如果把社会看成一个功能系统,那么个体就是建构这个系统的真正要素。严格说来,社会功能系统以外的个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未成年者、无劳动能力者)。一、个体发

2、生哲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社会生产力落后,社会分工未形成,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了每个社会个体都不能把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交付给别人,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同求知、艺术、社会交往等活动以朴素、自然的形式融合在个体活动中。这个时期个体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个体没有独立性,人类没有个体观念。马克思说:旧的社会分工对个人来说实质上是把完整个体的生命活动分割开来,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劳动和享受、生产和消费这些本是个性整体活动和存在的各个方面,分别由不同阶级及其个人来承担,分工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对个人完整性的进一步分割,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是以“统治服从关系为基

3、础”的联系,社会个体受物的驱使和摆布。这时个体概念虽然产生了,但个体被埋没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人”类的发展在开始时以牺牲多数的个人为代价。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片面强调人“类”社会价值,坚持社会利益绝对至上,反对个体私欲和本能欲望,认为满足个人情感和需要的思想是万恶之源。例如在中国封建社会鄙视物质利益的禁欲主义就是上述思想的产物。禁欲主义将社会价值绝对凌驾于个体价值之上,一味鄙视甚至否定人的正常欲望和要求。中国封建儒家文化极端夸大人的存在的社会属性,用社会来否定个人,将社会价值抬高到了脱离个人并与之完全对立的地步。这种抹杀个体价值,无视个

4、体需要,无疑是对个性的发展和主体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压抑和摧残。但是这时人们开始注重人本身,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正如普罗塔戈拉所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后来为了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产阶级对个体发生理论作了宏观上的分析和把握,资本主义倡导个体的自由、民主、博爱,个体在社会上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而且也把“个人至上”的理论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片面夸大个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强调个体价值,否定社会价值。鲍威尔兄弟、施蒂纳把自我意识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步,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我这个惟一者的自由意志创造的。18世纪英国功利主

5、义者边沁公开宣扬“个人利益是惟一现实的利益”,而“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19世纪唯意志论者尼采从他的权力意志论出发,鼓吹个人至上,倡言“个人是一种全新的东西,创新的东西,绝对的东西,一切行动都完全是他自己的”。他认为“利己主义是毫无疑义的”,人生的最高价值就在于攫取个人权力。存在主义者萨特也把个人自由、个人利益看成是与社会制约、社会利益绝对对立的东西,鼓吹极端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他说:“每个人仅仅在反对别人的时候,才是绝对自由的”,“我们要求的是以自由为目的的自由,是在各种特殊环境下均有的自由。”资产阶级思想家把个人意志、个人利益看成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

6、完全否定社会意志和社会利益,这是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本性的反映。尽管资产阶级片面夸大了个体理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确实把个体理论推向了高峰。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思想家开始从微观上关注个体理论。近代西方哲学家、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个体发生问题进行过理论探讨和研究。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着重考察个体人格发生过程的动力系统,认为个体发生过程就是从潜意识结构到意识结构的不断受阻不断前进的外化过程,这种外化的动力是潜伏于人自身内部的“力比多”(性欲),把个体发生过程分为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崇拜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弗洛伊德的个体发生理

7、论把潜意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无意识本能活动的价值,他的研究给人们以启示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弗洛伊德的个体发生理论是非科学的,把自我看作人的性欲本能的外显形式,这种泛性论否定了人的本质属性。美国现代心理学家科尔伯格重点研究了人类个体道德规范意识的发生过程。他发现:最初的儿童没有稳定的道德观念意识,他们的道德判断是以自身可能遭遇到的直接后果为前提的,是以那些“重要的他人”的预期的喜悦或不快为基础的,道德意识依赖于权威崇拜;随着儿童生活范围的拓展,这时儿童的道德意识逐渐超越了严格的互惠关系,开始从他律向自律转化;在个体行为真正进入社会领域以后才产生遵守法律和履

8、行义务的责任感,认识到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对维护社会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