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

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

ID:21437334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_第1页
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_第2页
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_第3页
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_第4页
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德育是人类历史上较早产生的教育现象。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德育本身在性质、目标、途径、内容和方法上都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理论的改革和创新,高校德育的内涵己大大拓宽,它不仅仅是指基本政治观点的引导,而且包括了我国的国情教育、日常性政治教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内的道德教育,同时还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1.高校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心理教育与德育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目标和途径。心理教育主要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德育则偏重于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

2、心理教育偏重于心理的矫正、调适和改正,德育则主要偏重于思想领域;心理教育主要采用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催眠法和人本主义疗法等方法,德育则主要采用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思想品德评价法和批评教育法等方法。®因此,粗看起来,德育与心理教育似乎有着天壤之别,但不可忽视的是,人的心理与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在现实中,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总是交织在一起,许多思想问题背后又有复杂的心理因素,有些看起来是思想、道德问题,但其根源、其实质却是心理问题。同样,心理问题也可引起人的思想问题、行为问题。高校德育与心理教育本质上都

3、是做人的工作的,都通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研宄表明,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基础(②,心理问题与思想道德问题既有区别,又存在互相转化互为循环的可能性。③因此,高校德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而且更要关注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自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和精神困惑、心理失衡现象。同时,由于全球化和X络化的风起云涌,也对上述问题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由于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忽视学生心理教育和个性心理培养,加上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落

4、差、心理失衡、心理困惑等问题。由此而产生的不尽人意的负效应,严重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学生身心的健康。这些负效应主要体现在:因学习优势消失、学习情绪消极、学习动力危机、学习态度变异等学习问题处理不当所产生的负效应;因“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语言习惯与秉性各异、同情与互助情感体验的缺乏等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引发的负效应;因对成才、对生活、对社会期望值过高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所引发的负效应;因异性交往困惑所引发的负效应;因心理障碍、情绪障碍等各种心理负效应所引发的人格变异。大学生心理缺陷的成因有主、客观原因。从主观上看,是由生理早熟和心理晚熟之间的矛盾所致。他们生理上完全成熟,精力充沛,需要膨胀,理想

5、升华,独立意识剧增,这些都是学习成才所需要的良好心理基础。然而,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校园大墙内,生活实践少,社会阅历浅,没体验过“挫折”情感。因此,多数学生表现出过于自负、逞强好胜、好高骛远、虚荣自恃、偏激偏极等心理上的不成熟性。这些恰恰反映出他们不会认识自己、对社会无知、认同度低、悦纳性差、抗挫能力弱等心理缺陷。从客观上看,主要问题不是社会污染,而是学校德育的失误和缺陷所致。这些缺陷主要体现在:第一,“左”的德育思想。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心理因素、个性发展竟成为高校德育讳言忌入的禁区。高校德育长期习惯于用政治思想教育机械化地取代心理教育,把心理因素说成是政治思想问题。第二,传统的德育

6、模式。传统的德育模式把学生当作被动训管的客体,不尊重其主体地位,于是,德育偏重强调自己的社会工具性价值,忽视德育直接为人发展服务的人文价值。这种德育模式,又偏重强调学生思想政治上的一致性,否认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这种德育模式,根本上忽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政治思想品质形成中的基础性功能,把心理教育排斥在德育之外。第三,德育教师队伍素质低。多数教师素质不高,对德育原理、德育心理学、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等知识知之甚少,只是凭借主观愿望和热情,忙忙碌碌满足于整体稳定,片面重视学生外显操行的管束,不重视学生内在心理障碍,甚至对心理问题反映迟钝。第四,校园不良心理环境。任何教育效应,只

7、能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中产生,在受教育者自身内部矛盾运动中最终得到实现。当前,在智育至上的教育思想影响下,高校育人职能严重削弱,师生之间缺乏教学相长的双向交流,学生之间缺乏互相期望性双向交流,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缺乏理解性双向交流。在这种缺少民主的、紧张的、压抑的、冷漠的心理氛围中,学生自主、自信、自强、自立、自律的心理品质很难形成和发展。2.高校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可能性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人才的思想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