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31387
大小:68.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1
《浅析《墙上的斑点》的叙事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墙上的斑点》的叙事结构摘要:《墙上的斑点》是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本文试图运用罗兰?巴尔特的叙事结构理论来分析这部作品,以期发现意识流小说与其他叙事作品相比,在结构上的独特之处,也为探讨意识流小说指出一种可能的路径。关键词:《墙上的斑点》;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经典的短篇意识流小说,作品以墙上的斑点为线索展现“我”的意识的流动。本文从巴尔特的叙事结构理论入手,对其进行文体分析,以期证明巴尔特的叙事结构理论是分析意识流小说的有效手段。巴尔特是20世纪6
2、0年代最有影响的叙事理论家之一。他在《叙事作品的结构分析导论》一文中,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将叙事作品分成功能层、行动层和叙述层三个由低到高的描述层次[1]。下面就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分析《墙上的斑点》的叙事结构。一、功能层__想象、联想、意象构成的纷繁世《墙上的斑点》这部小说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技巧,以墙上的斑点为线索展现“我”的意识的流动。在该小说里,作者总共把斑点想象成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一个起伏的小小的古冢,木块上的裂纹[2]。对墙上的斑点的这几种假设,所起的作用都是
3、结束或开始一种犹豫状态,这就是巴尔特所谓的“核心功能”。而在该小说里,“核心功能”是极为有限的,这体现出意识流小说弱情节性的特点。依据被想象而成的事物进行的进一步联想,可以看成是这部小说的“催化”功能,它处在两个“核心”功能之间,延缓着话语,从而“不停地使话语的语义处于紧张状态,不停地表示曾经具有或将要具有意义”。在“我”进行联想的时候,产生了丰富的意象。比如当叙述者弄不清那个斑点究竟是什么时,她想到人生的偶然性,进而想起装着订书工具的浅蓝色罐子、鸟笼子、铁裙箍、芫菁、水仙花等。这些意象包容天上
4、地上,囊括动物植物,而且还蕴涵着地理、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巴尔特叙事学里的“信息”成分。在该小说里“信息”成分是最多的,这一方面使得该小说有了涵盖万物、囊括宇宙的广度,也因为此,作品的深度受到削弱,所有的意象和知识都是泛泛一提,不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在巴尔特的叙事理论中,严格意义上的“标志”会丰满行动元,有助于塑造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但在这部小说里,能提示性格、情感等的“标志”成分却很少,读者只能依稀看到一个面貌模糊的叙述者“我”的形象:“我”可能是一位妻子,喜欢一人独处思考问题
5、……小说中的人物被虚化了,“我”仅是联系各种意识流动的纽带,与“我”相关的情节也毫无故事性可言。由此可见,《墙上的斑点》在功能层里是由几个极为有限的靠想象来支撑的“核心”功能、跟据被想象成的事物进行联想的“催化”功能、在进行联想时所产生的丰富意象构成的“信息”成分组成的。其中,“信息”成分最多也最重要,这反映了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点。二、行动层__以无序的自由联想揭示思想的不自由在巴尔特的叙事理论里,“行动层”实际上就是“人物层”。叙事结构分析在这一层次的观察内容,就是行动主体的分类。他认为“我I
6、你”之间是直接对话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也相互转换,都是人称。其中,“我”是主体人称,“你”是非主体人称。而“他”则可能指许多人或任何人,因而是非人称的常体。《墙上的斑点》这部小说里,涉及到的人称有“我”这个主体人称和“他”这个非人称的常体。“我”的主要行动是自由联想,而连绵不绝的自由联想暗示的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也就是说思想是无限的。但是仔细分析文本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首先,非人称常体“他”的出现,打断了我的联想,“我什么也记不起来啦。一切在转动、在下沉、在滑开去、在消失事物陷进了大
7、动荡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思想是受到外部的客观条件制约的,只有在安静的环境里才能进行。其次,一系列的想象都是以感觉为前提的,“我”感觉到的外观形象直接影响着想象物,因为斑点是“暗黑色的圆形物体”,叙述者将其想象成“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造成的”。再次,每次的自由联想都是以把斑点想象为某个事物作为起点的。联想出的事物与想象成的事物间总是存在外形、用途、颜色或逻辑上的联系。把斑点想象成“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叙述者据此想到挂肖像画的前任房客。最后,在联想过程中出现的纷繁的意象和丰富的知识本
8、就是叙述者头脑中平时积累的表象,只是在感觉和想象的引导下才重新被唤起。总之,看似无限的思想是受客观条件和他人制约的,看似自由的联想也是受到各种限制的__记忆是自由联想的基础,感觉是引导自由联想的条件,而想象则决定了自由联想的灵活性。这三种因素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构成人物意识活动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小说流派,意识流小说是指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刻意表现人物模糊、混沌的浮想和思绪,将连绵不绝、飘来转去的意识流作为题材的小说[3]。作家在其中思考的通常是真实、意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墙上的斑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