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第四版-讲义

《法理学》第四版-讲义

ID:21426038

大小:79.92 KB

页数:108页

时间:2018-10-22

《法理学》第四版-讲义_第1页
《法理学》第四版-讲义_第2页
《法理学》第四版-讲义_第3页
《法理学》第四版-讲义_第4页
《法理学》第四版-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理学》第四版-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法学第一节法学的研究对象1.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包括对法的历时性研究、共时性研究;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又要研究外部方面;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2.凡属于与法有关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的研究范围内。法律意识、法律关系、法律行为等都是法律现象,都是法学的研究对象。作为整体的法学以整个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而部门法学以某个分支的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3.法学体系,就是由法学内部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

2、构成的学科或知识系统。(1)从法律部门的角度,将法学体系划分为: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等(2)从认识论的角度分为: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第二节法学的历史一、西方法学历史1)起始——古希腊:习惯法为主体的法律制度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顶峰——古罗马:法学获得相对的地位,成为罗马法渊源之一。108/1083)最灰暗——中世纪:基督教主导,独立法学消失。4)复兴——中世纪后期:出现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出现注释法学派。5)世俗化——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法学派产生。6)蓬勃——资产阶级革命:出现法权世界观,自然法

3、学派:表现为“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提出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原则。7)流派——18世纪末:哲理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标志法学作为独立学科出现)。8)社会化——20世纪初:社会法学派、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新康德主义法学派。9)振兴——20世纪50年代:新自然法学派、社会法学派、新分析法学派等二、中国法学历史1)夏、商、西周:出现了以天命和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法律思想。“明德慎刑”“以德配天”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大发展的时期,法家“以法治国”,法学一度非常昌盛。3)西汉至清中:以儒家法律思想为核心的

4、文化系统,出现律学(唐律疏议),王安石变法,明末进步法律思想。4)清末至民国:戊戌变法,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孙中山民主共和制,法学成为独立学科,法学教育正规化。108/108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学出现。第三节法学与相邻学科法学与其他学科有特殊联系的原因:a法学吸收其他学科的认识成果来说明法律现象;b法律现象的许多问题不是纯粹的法学问题,而是属于法学与其它学科的双边问题或多边问题c法治时代,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都可能转化为法律问题并提交给法律机关处理,这就要求法律工作者具有比较广泛的知识。1.哲学是法学的

5、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2.法学和政治学互相依赖,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3.法学与历史学关系法律是凝结的历史法律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经验历史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法学可以借鉴的重要方法法学中的概念,范畴,理论观点,学说学派都是历史的产物第四节法学的研究方法一、法学方法论1法学方法论释义108/108法学方法论: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两个层次:①法学方法论的原则②各种法学方法2、法学研究必须坚持的基本方法论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3)坚持社会现象普遍联系和相

6、互作用的观点(4)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因此没有永恒的正义标准,正义的标准是发展的。二、阶级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三、价值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方法: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和确证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四、实证研究方法108/1081、实证研究方法释义实证研究方法:在价值中立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2、实证研究方法的类型(1)社会调查方法:研究者提出具体问题,拟定研究方案,通过观察实验,采集资

7、料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性命题的方法。(2)历史研究方法:对所研究现象进行纵向观察,在法学领域一般借助于文献研究方法。(3)比较研究方法: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进行比较研究。(4)逻辑分析方法:逻辑推理。(5)语义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语言的要素、句法和语境来揭示词语和语句意义的研究方法。第五节法学教育与法律人才素质的养成一、当代中国的法学教育1、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1)引进初创(1949~1957)建立政法院校,从苏联引进教材,聘请苏联专家任教。108/1082)遭受挫折(1958~1966)文化大革命。“左”的思想兴起,法学教育

8、急剧萎缩和衰败。3)恢复重建(1978~1991)十一届三中全会,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法学教育体系基本形成。4)改革发展(1992~)法学教育改革。2、法学教育体系1)形式上,分为普通法学教育和成人法学教育。2)层次上,中等专科教育、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