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19739
大小:66.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方法辛学胜(山东省临朐县柳山中心卫生院内科2626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临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100例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收治的100例青壮年患者为对照组的观察对象,分析老年患者感染的因素,以及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引起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的因素诊治情况、住院时间、身体素质、年龄构成等为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只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是一类相对特殊的病患群体,因心理、生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感染
2、的几率较高,皮加以重视。【关键词】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因素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165-02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快速发展以及私家车辆的增加[1],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重,雾霾频频发生,导致空气质量的严重下降,随即而来人们患呼吸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特別是老年人,因其自身免疫系统缺乏,各个器官袞竭,包括肺部,所以老年人更容易患有呼吸的疾病,应该加以重视。我们回顾了我院近期100例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体结果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就我院近期收治的100例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为研究
3、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比例为11:9;年龄为64〜85岁,平均年龄(72.65±7.41)岁。以我科同期收治的青壮年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其比例为14:11;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4.66±7.35)岁。两组在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我院近期收治的100例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收治的100例青壮年患者为对照组的观察对象,冋顾性分析苏临床资料,分析出老年患者感染的因素,以及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
4、差异性。1.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高危因素分析从本次调查研究分别从患者近期的抗生素使用情况、患者住院吋间、是否奋侵入性的诊治手段、患者年龄、患者性别、有无其他的合并症等进行调查,我们发,除性别因素外,患者发生呼吸内科感染的概率与患者的诊治情况、住院吋间、身体素质、年龄构成较为明显的相关性(P<0.05)。2.2治疗结果表一两组治疗的具体结
5、果组别住院吋间(d)死亡率[人(%)]对照组7.12±1.340治疗组9.36±2.154(4.00)注: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表中可以看出对照组的住院吋间为(7.12±1.34)天,死亡率为0;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9.36±2.15)天,死亡率为4.00%,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老年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已经成逐年上涨的趋势,特别是由于几年的环境污染加重,雾霾的频频发生,都加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老年人,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自身就存在身
6、体体抗力弱,各器官衰老,以及伴有一些合并症基础疾病,是他们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好发人群。因此,加强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很重要。老年人由于知识的薄弱,常常认为抗生素类药物可以杀死一切细菌,就不加节制的去滥用,导致身体产生抗药性,对于细菌的侵袭,就无药可治,临床研究表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2】,一般认为只要给予一定的抗生素就可以治疗,但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带来闲难,所以我们应严格遵守抗生素的使用。从本次探究中得到患者的诊治情况、住院吋间、身体素质、年龄构成与患者发生呼吸内科感染的概率有较为明
7、显的相关性。因此如保持老年人合理的饮食,合理的锻炼,合理使用抗生素[3],保持老年人周围环境的干净,保持老年患者愉悦的心情等。本研宄中呼吸内科老年感染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住院吋间明显比同期收治的青壮年患者长,死亡率高,提示老年患者发生感染后的预后情况较差,这可能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基础性疾病较多等因素冇关,综上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免疫力差,器官衰竭等原因使其成为易感人群,我们应增加对其的重视。参考文献[1】田利奇,黄少丹,黄梅,等.2009年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5):8-9.[2】毛娟华,徐林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