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ID:21418021

大小:3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1

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_第1页
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_第2页
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_第3页
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_第4页
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内容摘要:始于80年代初、由中国政府推动的医疗改革被国务院研究机构宣告为“基本不成功”。在考察方面,横向以西方发达国家、前苏联或成功或失败的医疗改革经验为轴,纵向以70年代民间的诱致性变迁、80-90年代政

2、府的强制性变迁为轴。在理论分析方面,从制度学基本理论入手,分析变迁过程中委托人及各级代理人的和收益,解释了改革失败的制度原因,并对新的政策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强制性制度变迁/委托—代理关系/一致同意原则/制度选择    一、道路的选择:意识与经验    医疗保障从现代保险制度的诞生起就存在了,伴随着“福利”和“福利国家”理论的兴起,它逐渐从疾病、保险扩展到保障健康的所有物质和服务;实践上,经济危机和战争创伤使大多数国家政府采取积极的干预政策,承担了医疗保险的大部分费用。1942年的

3、贝弗里奇计划覆盖了英国全民生活各个方面,并为大多数西欧发达国家效仿,包括战后的日本。  与此同时,在两极世界的另一端,以“苏联”为首的经合组织也配合计划经济建立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国家负责劳动者全部的保障,保障水平非常高,但却缺乏活力,难以监控。苏联的社保体制直接影响了中国,从1932年苏区的《劳动法》已经得到体现,1951年的《劳动保险条例》覆盖了疾病、伤残、死亡、生育和养老各方面,覆盖了各国有、私营、公司合营企业94%的职工。(孙光德,董克用,2000)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接近“理想国”

4、的美好时光,同在20世纪70年代末,两个互相隔离的世界都面临了制度危机。西方直接表现为经济危机。当时欧共体各国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上升到;40%,北欧达50%以上;当时经合组织国家外债占;GDP比重则从79年的23%攀升到1992年的44%,瑞典高达80%,欧洲九国人均社保支出占GDP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    然而作为整体经济制度的一部分,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以致改革反过来受到了制约。从现代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由于“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

5、度安排”,(林毅夫1989)从道德和伦理上判定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制度结构是否公平,从而使决策过程简化;但是,诺斯指出,在个人发展新的意识形态以适应变化了的经验之前,必须有一个经验和意识形态不一致的积累过程。西欧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当时主导各国政治的社会党的支持,“全民福利”不仅成为政治目标,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事实,1965年-1975年间,英、法和联邦德国不仅医疗保险开支达到GDP的10%,而且平均每年增长幅度达15%左右。经济危机、失业、老龄化,都使社会保障支出飞速增长。然而,

6、深谙意识形态作用的执政党只能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对保障水平进行些微的修改。例如要求病人、退休人员和雇主负担部分保障金,延长领取疾病补助的等候期(丹麦,荷兰)。英国保守党上台执政后,进行了更多制度性的改革,例如取消双份的社会保障、加收疾病补助金的所得税,似乎更换了政党的政府更有改革的勇气。    苏联的社会保险制度选择建立在纯粹的意识形态基础上,以解放无产者为目标,按劳分配,故1917年11月诞生的“国家保险”覆盖全、内容齐、水平高,如退休金在原有水平的70%以上,(孙光德,董克用,2000)并以劳

7、动贡献进行分配。国家成立初期,社会保障制度并未考虑经济承受力,而是作为对革命支持者承诺的兑现,即更多基于政治理性而非经济理性。    可见80年代前,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经济政策,受到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影响,经过一、二十年的运作,又强化了原制度的意识形态。在70年代末席卷全球的改革浪潮到来之际,各国政府和人民在承受财政赤字和生活水平下降的同时,也不得不进行痛苦的反思,以形成一套能适应新全球化经济的制度解释。制度供给充足、或制度均衡的国家,如两党制的英国和政策设计合理的瑞典顺利实现了过渡。而制度供给不足

8、的国家,如苏联和东欧,以全面崩溃的代价,为改革提供空间。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没有为社保改革提供配套的经济政策,在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的环境下,改革彻底失败。    各国的经验表明,一国的经济实力是完善医疗体系的必要条件,对贫困人口占很大比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广泛有效的利用是最重要的,即公平性问题;而“意识形态刚性”又阻碍了一些国家,尤其是制度稳定的发达国家为改进效率而做出的努力。  中国医疗制度改革(以下简称“医改”)的失败,在越过了最初的经济实力障碍之后(改革以来,实力已经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