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旨主义方法的困境与出路

原旨主义方法的困境与出路

ID:21414892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原旨主义方法的困境与出路_第1页
原旨主义方法的困境与出路_第2页
原旨主义方法的困境与出路_第3页
资源描述:

《原旨主义方法的困境与出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原旨主义方法的困境与出路关键词:原旨主义/困境/出路/宪法核心理论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原旨主义解释方法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双方各持己见,论战激烈。事实上,传统原旨主义者所持的理由无法掩饰该方法所存在的困境,即关于宪法权威性的问题和立足点上的问题。尽管如此,这些困境并不意味着原旨主义方法失去了合理性通道。宪法核心的首要价值理论不仅可以澄清对原旨主义方法的误解,而且只要传统原旨主义者认识到这一宪法核心理论,并对其观点进行必要修正,就能在自己编造的梦幻迷宫中找到出路。  在宪法解释诸方法中,原旨主义方法具有恒久的独特魅力,长期以来,凡研究宪法解释方法者无不

2、关注这种方法。迄今为止,关于原旨主义方法仍然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无意重复这方面的内容,这里从原旨主义方法及其遭受的非难入手,在阐述这种解释方法的困境之后,从另一种视角对该方法进行新的诠释。首先需要申明的是,这样做并非想调和这种解释方法所引起的争论,更不是要为其中一方辩护,而是力图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来对原旨主义解释方法进行理性剖析,澄清其内在机理,以期排除因对这种方法的误解所带来的无谓纷争,达至还原其本来面目之目的。  一、原旨主义及其遭受的非难  拉伦茨认为,“解释均始于字义,”[1]在有不同解释可能性时,就会发生“何种解释最能配合立法者的规定

3、意向或其规范想法”的问题。[2]由此言可以看出,原旨主义方法原本是为了解决文义解释方法的缺陷而提出的,它试图通过求诸于制宪者,以将其作为一种有助于解决解释上的争议的权威性手段,然而没料到的是,它自身又引发了无尽的争论。  原旨主义方法可以获得一些正当化的理由,持这种观点者的有力主张是,从本质上看成文宪法具有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固定含义,并且这种含义与宪法首次获得通过时的语词所表示的含义是一样的。[3]总的来看,各种原旨主义主张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重要理由:一是为了实现宪法的安定性价值;二是基于政府各部门之间权力划分的考量。  原旨主义者认为,之所以采

4、取成文宪法的形式,就是为了保持其稳定性。只有按照宪法制定者的意图解释宪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使宪法不致因各种情势的变化而归于无效。他们认为,权威的安定性是宪法的重要价值,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的好处,[4]这是在从事宪法解释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宪法未被修改之前,就必须按其通过时的理解来进行解释,不仅在用词上,而且在意义上都是相同的,只要它以当前的形式存在,它就会以同样的词、同样的意义来解释,以制宪者制定出来并由人民投票通过时的意图来解释。[5]同时,国家权力的划分要求宪法解释者必须尊重制宪者的意图。按照多数规则(Majorityru

5、le)制定出来的宪法为国家机关各部门设定了权力行使的界限,释宪者的任务就是依照宪法条款、通过各种途径去探求宪法制定者的意图是什么,[6]不能逾越其权力范围,否则就是对其他部门权力的侵蚀,尤其是在司法机关解释宪法的制度中,这样做就意味着司法篡权。[7]  从上述理由来看,原旨主义方法似乎无可厚非,然而在其反对者看来,它却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宪法的制定者是由观点并非完全一致的许多人组成的集合体,他们对宪法概括性条款的具体观点并非完全一致、甚至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出现了制宪者当初没有意识到的情形,他们没有提供如何处理这些新问题的

6、答案。再次,制宪者的意图要么缺乏文件记载,要么记载残缺、有时甚至是被记录人员篡改过,“要从这些记录中发现原初意图是一个不可能的解释任务”。[8]最后,作为宪法批准者的个人或其代表关于宪法含义的观点各不相同,认为能在这些人中发现统一的意图近乎荒谬。解释者在遵循历史的伪装下有修改甚至编造制宪者意图的可能。威廉·布伦南(ichaelKirby,ConstitutionalInterpretationandOriginalintent:aFormofAncestorelb.U.L.Rev(2000).p2.[4]BruceG.Peabody,Nonjud

7、icialConstitutionalInterpretation,AuthoritativeSettlement,andaNeent(1999).p66.[5]SeeDredScottv.Sandford,60U.S.(19Ho);根据宪法批准者的目的来探求制宪者的意图,此为“目的主义”(intentionalism);以及根据政府各部门间的结构和关系来推断制宪者的意图,此为“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SeePaulBrest,TheMisconceivedQuestfortheOriginalUnderstanding,60B

8、.U.L.REV.(1980).p205.[7]RaoulBerger,NetheConstitution,”47OhioStateL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