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ID:21412846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_第1页
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_第2页
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_第3页
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每逢语文考试,同学们都会对语文的各个考试点或多或少存在担心,有些同学不擅长些作文,有些同学不善于文言文背诵,又有些同学担心阅读理解拿不了高分。以下是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文言文阅读答案(16分)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8—10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绝江河(断绝)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本文来自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文章《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出自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懂得道理)  9.下列句中

4、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家祭无忘告乃翁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皆出于此乎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提到了“君子”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

5、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答案  8  ca“绝”横渡  b“假”借助d“道”修养或者学业。  9  ba前者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b两者都是连词表转折c前者是却竟然的意思,后者是你你的代词d前者代词后者语气副词。  10  b经历没有体现出积累的重要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