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批判,更是忏悔

是批判,更是忏悔

ID:21379284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是批判,更是忏悔_第1页
是批判,更是忏悔_第2页
是批判,更是忏悔_第3页
是批判,更是忏悔_第4页
是批判,更是忏悔_第5页
资源描述:

《是批判,更是忏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是批判,更是忏悔:本文试图从《伤逝》中叙述者与隐含之间的关系出发,重点对二者的共同之处进行阐释,力图从启蒙者对道义责任的自省和作为个体对人性之恶的反思这两个角度对小说主题进行另一种解读。  关键词:《伤逝》;叙述者;隐含;关系  :I206:A:1005-5312(2011)17-0009-02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以“五四”时期知识青年的爱情婚姻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其在鲁迅小说中的独特性是不言而喻的。自文本产生以来,人们分别从社会学、历史学、结构主义、性别意识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和阐释。特别在近些年的解读中,一些结合

2、叙事理论的文本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也提出了很多深刻而独到的学术观点。  然而综观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争论主要集中在到底涓生就是小说《伤逝》的叙述者还是另外存在一个发现手稿的“缺席叙述者”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关于《伤逝》,缺席叙述者的存在是不应否认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影响和作用在文本表现中却又是微不足道的。因此,直接把主人公之一涓生看成是文章的叙述者反而更符合读者的接受心理,而这一叙述者与隐含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另外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第一人称经验自我的叙述其实并不少见,如我们十分熟悉的《

3、故乡》、《社戏》等等,这类小说中的叙述者“我”与隐含在生活经历、思想认识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一致性。或者换句话说,表面上小说所抒发的“我”的感情,深层上却是隐含自己的。而反观《伤逝》中的叙述者涓生,我们却明显能感受到其与隐含,也即创作中的鲁迅在经验情感、价值判断等方面的难以拉近的距离。  《伤逝》中的叙述声音是由两个时空的“我”所发出来的:一个是当时经历事件的“我”,另一个是眼下回忆往事的“我”。从“当时”的视角来看,很多时候涓生都表现出了自己自私、残忍而又怯懦的一面。他不满子君的日益“庸俗”,“于是吃我残饭的便只有油鸡们。这是我积久

4、才看出来的,但同时也如赫胥黎的论定‘人类在宇宙间的位置’一般,自觉了我在这里的位置:不过是叭儿狗和油鸡之间”,但却从来不曾想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所受的益处;在经济陷入困顿的时候,他好像忘记了子君是抛弃了一切跟着他的,“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罢: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如此残忍而又绝情。总而言之,这个层面上的涓生,缺乏反省,对子君的指责也多为苛责。在这一点上叙述者与隐含是绝不相同的。或者说得更简单点,正是因为鲁迅看到了涓生们的这种自私、卑怯与逃避,所以才会让他在自

5、述中重现这一幕幕令读者鄙视的场景。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首先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表明了自己对这样一个极不平等的男权社会的不满与批判,进而也由此折射出其从男性视野出发的、对那个时代青年女性的无限的同情。  然而如果作品的意义仅止于此,那么它就不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和阐释。从某个意义上说,这部小说的动人之处很大程度上正在于其叙述者与隐含之间的某些共同的地方。  首先一点,“是他们作为先觉者、启蒙者、女性解放的倡导者,对于叫醒铁屋中人却又忍心让其闷死都负有道义的责任”。  《伤逝》中的涓生从某个意义上说正是子君的启蒙导师。他们“谈家庭专制,谈打

6、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这对年轻的女知识青年们是极有吸引力的。然而,另一个事实却是:在这场不成功的婚姻中,正是这个精神导师残忍地向子君展示了人生的真相和现实的残酷,而这也恰是造成两人爱情破灭的根源之一。而同为先觉者的鲁迅,自然也认识到这根本就是一个没有为青年女性走向社会提供机会与道德认可的社会,彻底的个性解放对子君们来说几乎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然而,这理想却又正是和鲁迅,或者说涓生一样的启蒙者带给她们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构成了一对矛盾,也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先生《〈呐喊〉自序》中关于铁屋子的那个比喻。或

7、者就可以说,《伤逝》中对涓生的造成爱情破灭的责任的揭露,恰恰就表明了鲁迅先生作为一个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对自身道义责任的深刻而又真诚的自省。  而从更深层面对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进行解读,我们会发现社会学这一个角度是远远不够的。或许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人性的弱点才是导致这一悲剧的根源。  我们都知道涓生对子君的渐渐不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觉得子君变得“庸俗”了,然而抛掉文本中涓生作为叙述者所带来的话语权力客观来看,子君不过是在经营着一种极为正常的家庭生活,并且十分用心。而涓生之所以有那种感觉,恰恰是因为他从自己的欲望出发提前在心里塑造了一

8、个过于理想的爱人形象:既要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追求进步,又要在家庭生活中符合传统贤妻的标准。而一旦这种超现实的理想不能实现,涓生的爱也就渐渐淡去了。而这对抛弃了一切跟随他的子君,确确实实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所以,《伤逝》中的爱情悲剧,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