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洛风雅论

濂洛风雅论

ID:21370529

大小:7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1

濂洛风雅论  _第1页
濂洛风雅论  _第2页
濂洛风雅论  _第3页
濂洛风雅论  _第4页
濂洛风雅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濂洛风雅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濂洛风雅论【内容提要】:“濂洛风雅”是以理学为精神底蕴、代表“濂洛诗派”审美倾向和艺术风格的诗作。从周敦颐、程颢到杨时、陈渊等的诗歌创作,显示为濂溪范式、明道范式和道南范式的承传延衍过程。“濂洛风雅”所表现的诗歌语言风格、诗歌审美境界以及独特文化心理意识、社会心理意识,在比较深刻的层次上反映了理学家的灵魂,它的各种范式都融入了各自的学术个性。【关键词】濂洛风雅濂溪范式明道范式道南范式阳柔宋元之际的理学家金履祥编有《濂洛风雅》六卷,选入宋代四十八位理学诗人的韵文,从书中的“濂洛诗派图”可见,此书以师友渊源为统纪,以周敦颐八传而至王柏为正传,其余源流所渐,也多属

2、濂洛一脉。清代张伯行继金履祥之后,删繁就简,辑《濂洛风雅》九卷,入选者为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游酢、尹焞、杨时、罗见素、李侗、朱熹、张栻、真德秀、许衡、薛瑄、胡居仁、罗洪先,这十七位理学诗人基本上是濂洛关闽学派的代表人物。金、张二氏是根据儒家道统思想,选辑诗人及作品,其所谓“濂洛诗派”,是指以周敦颐为开山、以朱熹为中心的一派理学正传,所谓“濂洛风雅”即指这一派理学正传的“风雅之遗”。而本文所论“濂洛诗派”,特指濂学与洛学两派理学诗人。其实,濂学有学派之名,而无学派之实,周敦颐孑然独立,其学术在当世少为人知,其诗歌在体制上尚缺乏开宗立派的特征。循名而

3、责实,“濂洛诗派”之“派”其实在洛学一脉。本文以二程为濂洛诗派的宗主,以二程的门弟子组成的诗人群作为濂洛诗派的主干,将以理学为精神底蕴、体现了这一诗派审美倾向和艺术风格的诗作定义为“濂洛风雅”。具体说来,周敦颐诗歌是“濂洛风雅”之初澜,二程及其门弟子的诗歌是“濂洛风雅”之主潮,南渡后的洛学后学之诗为“濂洛风雅”的余波。本文将“濂洛风雅”的时间下限定于高宗一朝。因为“濂洛风雅”由杨时、游酢等携以归闽,由胡安国、胡宏、张栻携入湖湘,由周行己、许景衡、刘安上等“永嘉九先生”携以入浙,转相流播,随着时局、地域、士风和学风的变化,就延衍出闽学、湖湘学、浙学诸派诗风,理

4、学诗派产生了新变。至南宋绍兴年间,“濂洛风雅”之能指已不足以涵盖理学诗坛群体蓬起、众派回流的景象。“濂洛风雅”产生于宋代中州地区的地理人文环境,发源自理学诗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映衬了古典诗歌情境化审美向近世诗歌义理化审美的转型。其形成与发展积淀着这一时期的深刻哲学内涵,蕴含着理学家对本体宇宙和人世情态的生命体验,感应着他们的道德诉求和宗教需要。可以说,“濂洛风雅”展示了理学家的诗意生存状态,它以审美的方式参与了新儒学的重铸。纵观“濂洛风雅”的演变过程,可以窥见宋代理学家的“心灵史”和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景观。一“濂洛风雅”的中和气河洛地区处于黄河中下游,位居九州

5、之中央。这里开阔平缓的地势、蕴藉温润的山水是形成濂洛诗派诗人平和心态、“中庸”人格的地理因素。河洛地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灵秀简约的南方文化和博大厚重的北方文化在这里交汇。其特有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濂洛风雅”的中和之气。正如杨时《酬林志宁》所云:“阴阳所交风雨会,和气自古生英雄。”(《龟山集》卷三九)道的内涵构成了“濂洛风雅”中和气的本质。二程说:“圣人之言,冲(一作中)和之气也,贯彻上下。”“‘其为气也,配义与道。’道有冲漠之气象。”(《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一《师训》)“大圭黄钟,全冲和气。”(《河南程氏遗书》卷六)程颐在论《诗》之“子之燕居,申申夭夭”时还

6、说:“申申是和乐中有中正气象,夭夭是舒泰气象,此皆弟子善形容圣人处也。为申申字说不尽,故更着夭夭字。令人不怠惰放肆,必太严厉。严厉时则着此四字不得,放肆时亦着此四字不得。除非是圣人,便自有中和之气。”概而言之,所谓中和气即广大和乐、中正舒泰的圣人气象。程颢的为人及治学即秉有中和之气,他的“逆觉体证”之道是以《中庸》的“致中和”为入门途径。朱熹就说:“大程夫子当识其明皆中和处。”(《伊川学案.附录》)程颢的《秋日偶成二首》就是圣人气象的发抒。与一般诗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同,程颢在《秋日偶成》中描述了与四季节候变化相顺应的内省体验,表现了主体意识进入宇宙万物中达

7、到的物我一体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北宋理学家开朗明快的心理氛围和浪漫情调。《秋日偶成二首》云:寥寥天气已高秋,更倚凌虚百尺楼。世上利名群蠛蠓,古来兴废几浮沤。退居陋巷颜回乐,不见长安李白愁。两事到头须有得,我心处处自优游。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诗歌中情感体验的最高境界是生命体验,而理学家的生命体验包含着对心性本体的内在观照。在观照生生之仁的同时,从自家心性里体会出自得之乐,这是理学生趣盎然的诗意所在。朱熹评程颢《春日偶成》、《秋日偶成》道:“看他胸中直是好,

8、与曾点底事一般,言穷理精深,虽风云变态之理无不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