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大学生回炉读中专是中国高教制度的悲哀

皮海洲:大学生回炉读中专是中国高教制度的悲哀

ID:21367200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皮海洲:大学生回炉读中专是中国高教制度的悲哀_第1页
皮海洲:大学生回炉读中专是中国高教制度的悲哀_第2页
皮海洲:大学生回炉读中专是中国高教制度的悲哀_第3页
资源描述:

《皮海洲:大学生回炉读中专是中国高教制度的悲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皮海洲:大学生回炉读中专是中国高教制度的悲哀    大学生“回炉”读中专的案例在全国已不是一起两起了。据湖北黄石《东楚晚报》今年1月2日报道,在该市的湖北机械工业学校里,就有4名大学生“回炉”在这所学校里读中专,以学习一技之长,更好地满足就业的需要。    大学生“回炉”读中专,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大学生是什么?是天之骄子,他们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又考上大学,接受中国的高等教育。而中专生呢?大多数在初中阶段就是成绩比较差的,因为考不上一所好的高中,甚至没有高中可读,因而别无选择地走上了读中专这条路。因此

2、,这大学生显然是中专生所不能比拟的。但如今,就是这些当年明显优秀于中专生的学生们,在经过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后,反倒不如中专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了,因此,部分大学生选择“回炉”读中专,以满足就业的需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大悲哀。    作为大学生来说,“回炉”读中专无疑是一种被迫无奈的选择,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不仅浪费了三年高中、四年大学的时间,不仅浪费了这七年的教育,不仅浪费了家庭的钱财,国家的教育资源,而且还浪费了这七年中间可能存在的就业机会。所以,大学生“回炉”读中专,实际上是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误

3、人子弟的一种最真实的表现。高等教育原本应该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如今却变成了误导人,这不是一种悲哀又是什么?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究其根源,首先就在于高校的盲目扩招。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校招生原本是有计划招生的。虽然在这种计划招生的体制下,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们比例不高,但大学生的分配基本不存在什么问题。但自1999年起,在某些社会知名人士的胡乱呼吁下,为提高人口素质,高校掀起了扩招的浪潮,每年大学招生的规模急剧增加。大学因此而盲目扩建,并带来了2000亿元的债务;某些利益中人因此大肆

4、捞取小团体的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而急剧增加的大学生人数也带来了人才市场的供过于求,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学毕业即待业。就是那些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也往往历尽千辛万苦,为了找到工作他们不得不放弃工薪方面的要求,甚至只是拿着农民工一样的低微工资。    而与高校的盲目扩招相对应的是,高校专业的设置也有很大的盲目性。专业的设置根本就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某些专业就业面很窄,甚至根本就难有就业的机会。可以说,这样一些高校盲目地把学生招来了,却根本就不为学生未来的就业着想,以至这样一些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很

5、难找到工作。因此,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这样专业的一些大学生不得不“回炉”读中专,以掌握一技之长,适应就业的需要。    正是基于高校的盲目扩招及专业的盲目设置,进而造成了在人才竞争面前,某些大学生甚至不如中专生的局面,最后导致部分大学生“回炉”去读中专。笔者以为,这些大学生能放下面子“回炉”读中专,其勇气是可嘉的,其做法也是明智的。但作为高校来说,面对这些大学生们的明智选择,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地反省反省我们的高校教育制度呢?当高校教育成为误人子弟的教育时,这样的高校教育是不是也该要进行一场改革了呢?以笔者之见,至

6、少这种盲目扩招的局面是再也不能任其继续发展下去了。而是应该把高校的招生与高校的就业率结合起来。比如,当一所高校的学生就业率只有50%时,那么其下一年的招生名额就只能为上一年招生人数的50%。这种做法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能尽可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促使高校方面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就业负责,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